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实然状态与应然选择

2016-07-02 03:02:15黄晓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农村教育

黄晓娜 王 标

(1.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吉林 长春 130117;2.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0058)

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实然状态与应然选择

黄晓娜1王标2

(1.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吉林 长春 130117;2.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0058)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秋季启动以来,目前正处于修订完善进一步推动阶段。通过对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地区部分高中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实然状态。结果发现: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理念等认可度较高,但缺乏三级课程实施相关匹配制度和评价方式;国家课程基本得到有效实施,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实施情况堪忧;地方课程基本缺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稳步推进;注重教师研修,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对此,提出了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建议:应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大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投入和设施配备。

[关键词]农村教育;高中课程;三级课程

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作为第一批实验区进行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由此开始,全国范围内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拉开序幕。时至今日,大部分省份均进入了课程改革,而且课程改革也即将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行全面修订。那么已经实施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进展如何呢。本文针对该问题选取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表1样本容量

区域学校数量/所教师数量/人校长数量/人云南4355贵州3404四川3536重庆4708合计1419823

调查主要围绕高中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展开,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三级课程内涵的理解及认同,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和观察法。本次调查共选择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4省(市)农村地区14所高中(绝大部分高中集中在县城),样本选择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具体情况如表1。

调查中共发放教师(含校长)问卷221份,回收214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5.7%,说明问卷所获信息可作为研究资料加以采信。

二、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实然状态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改革理念等认可度较高,但缺乏三级课程实施相关匹配制度和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提出了诸多新的理念,涵盖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六个方面。其中教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式了解程度最高(比较了解的占52.7%,非常了解占22.3%),其他依次是学习方式、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最后是评价方式。同时教师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其理念等在农村高中教育中实施比较适合,各维度认为不适合的比例都很低,约为10%。教师普遍认为三级课程符合教育发展需要,但还缺乏实施的相关制度和评价方式。如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大多数高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直指高考,接受调研的校长和教师都坦言:“特别关注高考将如何考”。高中课程改革配套的高考方案成为教师和学生期盼的焦点。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改革省份都是先改革,后出台高考方案,这使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时缺乏引领,不知所措,严重制约和影响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

2.国家课程基本得到有效实施,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实施情况堪忧

调查省份的教育厅或教委均出台了高中课程方案,制订了相关的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按照国家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提出了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本土化方案;制订了切合实际的高中教育目标,均提出了学科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设计原则;并制订了高中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相关政策文件,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但是,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师资、经费和配套设施设备等课程资源匮乏,难以有效实施。二是模块课程虚化,学习内容繁多,负担重。尤其是大量选修科目的开设,课程数量急剧上升,然而课时相对有限,导致许多科目难以有效教学。如90%以上的数学教师认为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只能利用早、晚自习,甚至周末补习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部分学校的数学、外语等周课时超标50%~200%,严重影响其他学科课程的开展,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

3.地方课程基本缺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稳步推进

高中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本没有得到重视,按照国家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选修系列二主要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实际调查来看,只有云南省高中阶段设置有地方课程,即“三生教育”,其余省份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地方课程。因此,地方课程在高中阶段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不过,各学校积极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从调研结果来看,高中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比较到位,接近80%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主要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认识较为充分,开发了较为多样的校本课程。

4.注重教师研修,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课程实施最终需要教师的落实,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关键。调查发现,各省份都非常重视高中教师的研修培训工作,强调“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所有教师均参与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并且近三年来教师教学研修参与频率较高(如表2)。此外,各高中学校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表2 教师参与研修情况 %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在研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不参与各项进修活动的教师比例非常低,教师在与同事分享经验、观摩同事的课并研讨方面的次数非常多。校本研修得到积极开展。

三、深化农村高中课程改革的应然选择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建立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多样化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是基础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之一。[1]可见,课程和教材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高中课程改革提出模块化课程设计,提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但必须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教材编写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技能,同时应加强不同学科教材编写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保证本学科教材逻辑体系前提下,使学科间教材的逻辑联系和知识体系相互照应,编写适教利学的教材。

2.加快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保障,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课程的有效实施,尤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中,资源成为制约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2]调研发现教师对于后两者资源的索取难以展开,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校及其周边资源,正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3]学校应该充分认识课程资源的内涵,充分认识学校、教室,乃至教师和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应加大课程资源的经费投入,尤其应考虑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室及其器材的购置,加大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器材的投入,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相关场地等,为课程实施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3.有效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从调查来看,当前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素质依然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学校教师较为缺乏,尤其是一些高考不做统一要求的科目,专任教师缺失严重。因此,要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为高中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且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首先学校要重视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注重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导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4]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学校校本培训多样化,加强县(区)级培训示范引领,完善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优化“国培计划”的示范项目、短期集中与网络培训。第三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实行管理、任用与考评分离,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等适度倾斜;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可专门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支援、补充、改善农村教师队伍。例如,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多种方式(顶岗支教实习、城乡教师流动),鼓励大学生和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1~3年,缓解和补充农村教师力量。

4.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随着近年来高中教育的迅猛发展,高中学校办学经费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农村高中办学条件。我国基础教育投入的差异主要来自地方投入的差异,地方对教育的投入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官员施政理念影响较大:一方面,高中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认为学校可以收取学费筹集办学经费;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高中学校收取的学杂费远远不够其发展所需,应该积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投入,这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 高凌飚,庄兆声,余进利.关于义务教育教材的创新与特色问题的思考:沿海版教材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0(4):42-45.

[2]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3.

[3]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59-63.

[4] 徐君.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3):92-96.

[责任编辑:江桂珍]

[收稿日期]2016-04-22

[作者简介]黄晓娜(1982- ),女,辽宁海城人,编辑;王标(1981- ),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6-0037-03

课程研究[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6.010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农村教育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中小学校长(2016年3期)2016-12-23 08:11:17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08:19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4:32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46:40
普通高中教育
江苏年鉴(2015年00期)2015-04-15 04:11:36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