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文
摘 要:在技校专业课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到位,导致专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本文提出,通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堂结构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 教学方法 课堂结构 教学质量
在技校专业课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到位,不能满足专业实习教学的需要,导致专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技能难以达到要求、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作为一线教师,筆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原因分析
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生源素质下降,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甚至不参加中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力不强,正处在青春期,情绪化倾向严重。其二是学生从文化课学习到专业课学习是一个急剧转变的过程,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其三是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策
1.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既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搞好教学设计,又能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教师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改进教学方法
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方法教学。如多媒体动画教学,利用多媒体声音和动画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学模型、到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教师空洞无物的说教和学生空想,提高学习兴趣。
3.改变课堂结构
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引导,学生是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例如“车刀的结构”教学,该课题涉及三个测量面、六个角,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让学生在4个课时内依据定义能够一一指认刀头、刀柄、前面、主后面、副后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掌握车刀的主要角度分为前角γ0、后角α0、主偏角kr、副偏角kr和刃倾角λs等六个基本角度及其作用和选用原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模型、挂图、多媒体上课讲解,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还是不可能让所有学生理解,而理解了的学生也不可能百分百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第一步,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和小刀。课堂上先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图做一遍,切出前面、主后面、副后面。第二步学生对照课本在自己的作品上找到相应的面、线、点并说说它们的名称。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同时做出小结:车刀上三个面——前面、主后面、副后面,前面与主后面相交形成一条线为主切削刃,前面与副后面相交形成一条线为副切削刃,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相交形成一点为刀尖。由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和刀尖组成车刀切削部分。第三步,让学生再从头做一次,提醒学生每切一次,要注意刀切的方向及切割前后的变化角度,为角的讲解做准备。这时学生对车刀的几何形状已经有一个感性认识,对车刀的主要点、线、面以及角度充分的理解。教师给出如下结论:测量车刀切削角度的辅助平面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基面就是水平面,切削平面是通过主切削刃垂直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是垂直于切削平面又垂直于基面的平面。第四步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定义分组讨论前角γ0、后角α0、主偏角kr、副偏角kr和刃倾角λs等六个基本角度。教师给出常用车刀的形状说明各种车刀的组成和用途。再如游标卡尺的识读教学,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纸板上分别划出1cm和0.5mm的刻度线,然后0基准线对齐,两纸板做相对移动观察其0刻度线的相互距离,引导学生读出数值。教师讲解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总结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举例、学生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动脑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是让学生更多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动手、动脑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寻求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