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我价值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30 02:59陆颖晓陈丽
职业·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

陆颖晓?陈丽

摘 要:本文介绍了自我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探讨了自我价值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并进行正确的归因;以最近发展区为指导,设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团队合作的任务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以正面教育保护学生自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引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自我价值理论 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

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Covington)于1992年提出的。该理论建立在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前人理论的补充,后被用于解释一些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因此,利用自我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自我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1.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因

卡文顿研究发现,一方面,个体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是其接受自我的先决条件,即个体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成功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才能接受自我;另一方面,因成功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促使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追求新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基于个人的能力而完成的。

换言之,高能力的个体更容易获得成功,成功的经验会使个体产生自我价值感。长此以往,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就成了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也倾向于将自我能力等同于自我价值。

2.个人视成功为能力的体现而非努力的结果

卡文顿认为,个体对于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追求是天生的一种基本需要,即人生来就有自我价值实现和保护的倾向。在学校里,力图通过成绩去证实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学习动机;在职场上,个体也通过各种方式向同事和上级展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本身的能力,自我价值感则来自于对个人能力的认同,而很少有人愿意认为或者意识到成功不仅仅是由个人能力导致,还包括了自身的努力程度。

3.学生对成功的归因随年级和年龄而转变

卡文顿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成功的归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处于低年级的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话,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他们也不在乎老师和其他同学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潜意识里不愿意别人再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因为这一说法暗含着自己能力平平的含义。于是,伴随社会经验的丰富,为逃避因努力而成功的说辞,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机遇等个人无法把控的因素,以证实和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

4.个体竭力维持自我价值以保证自我接受

维持自我价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地追求成功,另外一种则是尽可能地逃避失败。逃避失败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手段:首先,为避免因不努力而被批评,学生会付出一定努力,但努力程度不足以保证成功,以防止出現足够努力却失败而引发的低能结论,即所谓的假努力;其次,为避免得出因能力不足导致失败的结论,而采取的诸如故意拖延至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设置与自己的能力不相匹配的不可能达成的目标、考试前过分焦虑以至于彻夜未眠导致第二天精神状况糟糕等,此类行为均称为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行为;再次,通过设置比较简单、容易达成的目标以保证成功等。

以上自我保护策略虽然从短期看可以减轻焦虑和羞耻感,但长远上不利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容易导致学生从逃避失败到接受失败的结果。

二、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为其办学定位,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员,毕业获中专学历。

1.自信心和安全感不足,易产生挫败感、形成小群体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16~18岁之间,生理发展已基本完成,心智也趋于成熟。但由于具有较多失败的学习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受目前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的看法的影响,中职学生大多自信心不足,容易因为一些小障碍或者小挫折而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以及其他消极情绪。

与此同时,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会有意识地与以前的其他小学或中学同学进行对比,也会与中职的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性格上的差异,能力上的侧重,心理上的敏感容易使他们在学校里面自发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小团体,以求得安全感和存在感。

2.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由于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其他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生源质量较低。这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通常情况下都是迫于老师或者家长施加的压力而学习,但是受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不能持久,学生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自我认知能力较弱,学习目标和方向不明确

素质教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各地、各级教育机构,但各地、各学校在实际贯彻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受长期以来高考制度、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影响,多数学校依然将升学率作为主要的办学指标,在素质教育环节也较少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因此,多数从普通初中直接升入中职的学生,受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影响,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活动也多数是受老师的要求才进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上学,也不知道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消极情绪比较明显,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相对被动。

4.自我价值感较低,学习动机不强且较难维持

动机(motivation)是指向和维持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是驱使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动机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努力程度和付出多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持续努力,并为实现目标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反之,学习动机不强将会导致学生半途而废,消极对待各种教学环节。

中职学生较少拥有成功的经验和被关注的体会,较难感受到自我价值。中职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能力发展观,潜意识里不认同和肯定自身的能力,对学业上的成功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成功不寄希望,所以缺乏学习动机,且难以维持。

三、自我价值理论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自我价值理论从动机的角度解释了部分学生不主动学习或不愿意学习的问题,对于中职学校学风、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并进行正确的归因

需要、兴趣、能力是个体自我认知的主要内容。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积极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心理、生理特征。

中职学生因自我认知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对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有清楚、客观的认识,这一情况不仅导致其学习目标不明确,还会让其在面对失败或成功时进行错误的归因。

因此,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健全机构设置,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植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知识;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活动、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正确的自我归因。

2.以最近发展区为指导,设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在此阶段,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水平,即虽然儿童此时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此任务。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和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发挥潜能,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完成最近发展区水平的任务,并超越进入下一个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的循环。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往往感受不到成就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知晓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通过其个人努力或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并帮助学生去达成这个目标。这样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不间断地从学习中积累成功经验、肯定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

3.利用团队合作的任务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中职学生的失败经验较多、自信心不足,较易产生挫败感,为追求安全感和存在感,往往结成小群体,为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根据某学者对某中职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该校学生学习动机内容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社会取向、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害怕失败和个人成就。由此可见,团隊合作的任务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利用团队合作的任务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如在校园里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形式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竞赛,组织团体运动会或课外趣味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也通过对目标达成做出的贡献获得团队成员以及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4.以正面教育保护学生自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以及随之带来的矛盾冲突,高中阶段则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可能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己的社会体验带来的不同信息产生认识上的困惑和冲突。

因此,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创设大量机会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进而分析和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鉴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心理、认知方面的可塑性还较强,教师要始终对于学生有关状况的真实信息给予反馈,以便学生能确定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正面教育的理念,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不随意批评学生,不在学生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尽量以正面的语言或行动教会学生如何行动。通过这样的方式,竭力以积极手段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进而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引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学习或工作都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满足感的源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自我实现的欲望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受到别人最大程度的认同时,个体才会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如对于在课堂中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当众肯定和表扬,对测验中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给予口头肯定,并请其分享学习经验等。通过激励,满足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进而促使其产生、维持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郑应霞.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曾天德,张灵聪,王希华.心理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6]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李瑞霞.中职学校学生五态人格特点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王婷婷,吴庆麟.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10).

(作者单位:陆颖晓,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陈丽,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