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6-06-30 02:08:36肖伟平潘斌张继涛
职业·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建设

肖伟平?潘斌?张继涛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双平台”建设,探讨如何推动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提升产学研服务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 双平台 建设

课 题: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学院‘双平台建设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1401240。

一、选题与研究背景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是以中山市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并与中国电梯行业协会和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合作,在全国首个开设电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学校成立了以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为主任和以《中国电梯》杂志社李增健主编为副主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单位;是国家电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教材编写的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电梯行业首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广东省高职教育首批重点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首批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电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立项单位。

为了大力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战略的同时,教育部分别出台了[2006]16号、[2011]6号、[2011]9号等文件,尤其是[2011]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八条意见要求,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法和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胆实践,锐意改革,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效果等还不太理想,包括实训基地在内的平台建设也仅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产学研社会服务的需要。如何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政、校、企、行协作联盟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办学机制,如何通过包括实训基地在内的平台建设,构建创新服务平台,从而推动机制创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建立“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完善“政、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见图1),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建设、共同育人的办学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的基石。

图1 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

1.完善学校与“两府”的合作机制

积极与中山市政府合作,推动中山市政府出台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恰当、有效地介入高等职业教育活动;推动“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进一步扶持、帮助毕业生组建团队到中心创业;加强与中山市教育局、科技局、社保局、质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获得项目立项、社会服务、岗前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优惠。加强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的合作,使之成为电梯学院终身理事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电梯学院理事会理事长职务;推动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出台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改善设立于南区电梯产业科技园区的电梯专业实训基地相关基础设施,建立“电梯教学与科研项目扶助资金”,促进学校与南区电梯产业科技园区电梯企业的有效合作。

2.完善学校与“两院”的合作机制

加强学校与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合作,使之成为电梯学院终身理事单位,选举有关领导担任电梯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和电梯学院副院长;建立教学研讨机制,定期邀请电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到校主持、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解决专业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定期邀请科技人员到校举行相关学术交流、讲座、指导等活动;建立科学研究合作机制,共享合作科研机构的人力、技术、设备、实验室等优质资源,围绕电梯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电梯行业技术进步,面向电梯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联合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

3.完善学校与“两会”的合作机制

选举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李守林担任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电梯学院名誉院长;将中山市电梯行业协会秘书处设立于学院,与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教研室合署辦公,专业主任担任秘书长职务;组织中山市南区电梯产业基地相关电梯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

4.完善学校与“两企”的合作机制

以中山市为圆心,以珠江三角洲为半径,以长三角、京津唐为辐射,加强学校与两类电梯企业——电梯生产制造企业和电梯安装、维保企业的紧密合作,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培养,课程资源共同开发,技术服务共同参与,毕业生就业共同引导,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评价等机制。

通过与“两府”的有效合作,使其充分扮演“红娘”角色;通过与“两院”的有效合作,使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电梯行业的现实生产力;通过与“两会”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地方政府、电梯行业、电梯企业中的影响力;通过与“两企”的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最终建立起“电梯行业人才政、校、行、企协作联盟平台”,为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三、构建“电梯学院产、教、学、研创新服务平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是基于中山“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特点而创建的二级产业学院。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电梯学院通过“一所”“二厂”“三室”“四中心”建设,构建了“电梯学院产、教、学、研创新服务平台” (图2),增强了产学研服务功能。

图2 电梯学院产、教、学、研创新服务平台

1.“一所”

在电梯学院建立中山市自动化研究所,并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资质,面向工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活动。

2.“二厂”

以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在南区电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新建两个“校中厂”——电梯轿厢综合实训车间、电梯教学实训设备制造工厂,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开展轿厢装饰、轿厢零部件加工服务和实训教学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3.“三室”

创建面向高级职称教师的“教授工作室”,为电梯学院提供政策咨询、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等智力支撑;创建面向青年教师的“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课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应用的舞台;创建面向电梯学院学生的“电梯社活动室”,使之成为学生开展技能竞赛、自主研究性学习、电梯模型设计制作的实验室。

4.“四中心”

建立中山电梯产业基地电梯零部件检测服务中心、中山市游乐设施无损检测中心、中山市电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电梯新技术学习中心。

四、小结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示范创建过程中,大力实施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协同发展”战略,以“双平台”——“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和“电梯学院产、教、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成立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办学体制得以创新,办学实力活力得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为中山区域电梯产业、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同时,专业产学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达到了400人次/年,社会服务收入超过了70万元/年,在电梯业界逐步确立了广泛的影响力,在省内外高职院校中初步显现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显著特色的办学路子。我们通过對这一办学实践与探索的总结,希望能够引起高职院校同仁的共同关注,思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2]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4]张有根.利益相关者组织: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J].职教论坛,2011(25).

[5]季缃绮.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推进校企合作育人——以鲁商集团参与高职办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6]陈丽能.论高职教育与办学体制的有效结合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J].教育与职业,2001(12).

[7]黎志键.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4).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2:19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03:36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