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16-06-29 10:36赵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赵博

【摘 要】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形式从单一化变为多样化。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45-02

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不仅在于完成实验,更重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直观与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学对称、统一、变化与和谐之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识宝藏。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是新的教学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演、激励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结论的人。

一、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不变)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放出的气体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观察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讨论,启发思考” “交流表达,拓展迁移”(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正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得以成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经过这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实验、思考、分析后,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规律 。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学习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就可以采用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了解到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在制取氧气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识,从而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相关知识。这种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因此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2、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3、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几种物质如H2、 O2、Cl2、CO2、NH3等的实验室制备,应当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制取装置等方面加以思考、分析,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化学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钻研教材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

教师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反复进行实验研究,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序言课中添加“秘密情报”、“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试验;在教学“物质溶解吸热和放热”时,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在沸腾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设计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胶瓶中倒入等体积的水和二氧化碳振荡等。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总之,让探究走入课堂,让探究激活课堂,让学生从中悟出探究学习的真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相信化学会因为探究而充满生本色彩。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