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25-01
根据生本教育的进一步推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可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把握有利时机,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点拨,从而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叩开求知大门。现在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1、在学生“一知半解”时点拨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学生似懂非懂,常会一带而过,貌似理解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真正领悟其内涵。如在学习函数概念的时候,学生对概念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学生对“唯一确定”不是很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做了一组题,问Y是X的函数的是:(1)Y=X?(2)Y=|X|(3)|Y|=x(4)3X+2Y=1,告诉学生不能确定的时候,X可以取特殊值求Y值,如果Y是唯一确定,那么Y就是X的函数。很明显,问题(3)中,当X取一个确定值时,Y有两个值与其对应,那么Y就不是X的函数。
2、在学生“欲说无言”时点拨
学生在自学有关理论总结的问题时,常常出现心有所悟却口不能言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两种因素: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偏低,二是对表述的内容还不十分清楚。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加以引导。
3、在学生“各抒己见”时点拨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加以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4、在学生“举步维艰”时点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自己能想得通、说得明白的,自然不需老师指教。学生通过努力还是想不通、说不清,即处于求通而未通、口预言而未言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如解答下题:
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学生不知道怎样入手,我让学生画出图形后,过顶点画对边的垂线,问学生,这时候我们构建出了什么图形,学生一看是直角三角形,马上想到了勾股定理,从而问题得到了解决。
点拨不仅要注意点拨的时机,还要注意点拨的方法。
首先,点拨要“恰到好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正常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若教师不看“火候”,急于求成,那么,善意的“超前指导”会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永远做不到触类旁通。当然,过于滞后的指导也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激情和信心,难以收到“趁热打铁”之效。
其次,点拨要“点到为止”。
教师点拨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自去领略“洞”里的世界。这正如教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稍微垫一个台阶,让他继续够,而绝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学生手里。否则,学生就永远尝试不到成功的艰辛和喜悦。至于给学生所垫台阶的高低,教师要根据学生跳起后与桃子间的差距而灵活决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画龙点睛,善于点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