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教育的目标是立足于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本文通过分析动画音乐进入课堂的优势和动画音乐分阶段的选择与教学,进一步说明将动画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不仅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也可以充实当代音乐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动画音乐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20-01
动画“cartoon”,它作为一种结合了绘画、影视、音乐、媒体、文学等门类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充斥着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对于当代音乐教育来说,如何把握时代的特点,抓住孩子们趣味与爱好来施行审美音乐教育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如果能利用动画的优势,将动画音乐引进课堂,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之中,进一步得到音乐审美体验。而不再是一味的机械式死板教学,将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教育方法。
一、动画音乐进入课堂的优越性
1、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大部分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对动画都具有极大的兴趣。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动画音乐把学生对动画的兴趣迁移到音乐教学之中,以音乐与动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音乐课堂的活跃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爱好。让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中,甚至在平时观赏动画作品时也可以联系到音乐知识的学习,达到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在课外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受到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学习音乐知识。
2、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处于中小学期间的学生理解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单纯字面上讲解的音乐知识是很难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通过具体形象来加强音乐体验。大多数动画音乐都是与动画的情景、人物的心理、情节发展的需要有机的相结合所创作出来的与动画高度契合的音乐,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学生在学习动画音乐的过程中,更容易联系到动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从而更一步加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而不再只是通过一味的欣赏音乐、教师讲解来体验学习一首作品。这不仅突出了音乐审美教学,也体现了音乐综合教学的基本理念。
3、丰富情感及审美体验
“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不仅是新课标中的理念与要求,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标。把动画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构建音乐心理图式,结合动画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色彩,区分不同的音乐形象。比如在欣赏《西游记》的主题曲《猴哥》的时候,通过歌词以及动画中孙悟空的形象,学生可以很快的体验到这首歌曲磅礴的气势,以及孙悟空威武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通过动画体验音乐之后,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将音乐知识结合其中,深化学生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习到了音乐知识,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会主动的去体会感受音乐的形象,也在结合了声画的音乐学习中丰富了情感,提高了审美体验,体会音乐的魅力。
二、动画音乐分年龄段的选择与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其 “认知发展论” 里提出:“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他把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儿童的年龄越长,其音乐心理体验越深刻,对动画音乐的感知能力越强,音乐的认知水平越高。结合皮亚杰的认知的发展划分和新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们的不同认知水平发展,课堂动画音乐教学应该相应的选择不同层次的动画音乐。
1、小学低年段(1—2年段)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思维还处于表象水平。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太复杂或者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并不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来学习。相反,《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中的动感强烈、节奏欢快、浅显易懂的音乐不仅更适合他们,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通过观赏动画来带入动画中的音乐,以活动教学为主,并要求学生们一起哼唱或者跟随音乐表演动画形象,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带动课堂气氛。
2、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
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初步能够体会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情绪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带有一定深刻意义和音乐知识的作品可能更适合他们。如《宝莲灯》中的《想你的365天》通过欣赏教学的方法适当加入情感意义体验。又如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中,作品中分别用了不同的三种民族拉弦乐器来表示了三个不同的和尚,代表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听三段音乐让学生来猜一猜代表了哪一个和尚,然后跟着音乐表演不同的和尚的形象,最后再分别介绍音乐中不同的拉弦乐器。在注重趣味学习的同时培养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初中各年级(7—9年段)
初中各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歌唱、欣赏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体验音乐作品中的内在情感,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在选择动画音乐教学时,可以多选择一些文学或者古典的作品改编的动画音乐,如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作品,由此延伸到《梁祝》协奏曲;也可以选择一些外国作品,如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等具有异国风味的动画音乐作品,主要运用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动画音乐作品来体验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还可以选择一些运用古典音乐改编的动画音乐作品,如动画《Fantasia 1940》中结合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多首古典音乐,并且通过不同内容的画面来展现,让学生们在观赏动画的同时学习到了很多平时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人生目标。现如今一味的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音乐学习方式已经开始一点点消磨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将动画音乐引进课堂不仅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乏味,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教师选材得当,还可以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可以将之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可以更好的贯彻“审美教学”这一音乐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余艾璇.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J].音乐时空,2014(3).
作者简介:
戴婉璘(1991—),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15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音乐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