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合作解读初探

2016-06-29 17:58徐尖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湄公河组内段落

徐尖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02-02

常规情况下,教师阅读课的文本解读及备课活动往往是一个独立的思维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所作所为以及产出的成果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个不可逆的影响。教师们当然追求最好的教学设计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期间的效果评价确实很难做到具体量化。唯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初提升设计内涵和深入挖掘文本,方能更高效便捷地为学生所学服务。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这次市级研讨课活动中,通过与教研组教师们进行文本的合作解读的点滴细节以及教学设计的内容及思路进行介绍。

一、文本合作解读过程

此次课堂教学评比所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Unit Three Travel Journal Reading—Journey Down the Mekong Part one The dream and the plan”。在拿到教学文本的时候,作者就马上开始进行文本的先行阅读,这个阅读材料为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所准备,按照教学进度来看,基本为第一个月内的学习材料,而且在本书中处于第三个单元。篇幅远比第一和第二单元要长和难。这样的材料在内容和思维上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然而,材料所涉及的话题确是同学们所熟知的。面对这个情况,结合材料,作者所在的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积极有效的组内文本解读。组内成员将各自对于文本的解读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纵观全文,这一页能够利用的素材除了所提供的标题,副标题以及课文之外,就是一副关于湄公河所流经国家的地图。图片清晰,里面的内容更为清晰。为此组内教师就这幅图展开讨论,可以将这个点作为设计教学任务的起点入手。图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字的信息更容易抓住同学们的眼球。这样充分地挖掘素材的信息,并且与主题关联度相当密切。

随后,组内成员就标题的信息进行解读和比对,发现这篇记叙性的文字在标题部分呈现的信息为沿着湄公河往下旅行,第一部分涉及梦想和计划。从中所反映出的信息较为明显,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显得较为清晰。然后,标题部分的“Journey”这个词值得深入挖掘,到底是什么样的旅行?这个问题值得同学思考。

之后,组内成员就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发现这三段式的文章粗粗看去联系度不是很大。第一段主要描述了王坤和他姐姐王薇在中学时代的梦想就是进行一次伟大的骑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逐梦过程。第二段主要涉及到两人之间在计划之初各自的表现及所言,折射出各自身上不同的态度。第三段为个人在计划之初的准备内容,即前往图书馆,从地图集上学习湄公河的相关知识。其实,看似关联度不大的信息,在此背后则关系紧密。第一段中两人伟大的梦想之旅的呈现难道不是和第三段湄公河流经之地的困难度遥相呼应吗?第一段中两人伟大的梦想之旅想要实现难道不需要两主人公身上反映的性格所支撑吗?为此,组内成员对文本中“a great bike trip”中的“great”达成一致,这就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并围绕这个关键信息展开之后的教学设计和活动。

二、教学设计呈现

(一)引入部分

在导入部分,作者呈现了当地一个著名景点的照片,这个景点是为大部分学生所熟知的,并且刚好与这篇文章主题相关,这是一个沿河的骑行小道。并询问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无论是骑行道路还是河流。在经过一个激发和唤醒的过程之后,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课内将会学习一条有别于他们所熟知的河流,并让学生为此集中注意。

(二)阅读之中

紧接着进入“读中”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图片阅读,段落三的阅读,段落一的阅读以及最后段落二的阅读。为什么打乱正常的阅读顺序呢?这是因为考虑到湄公河的图片阅读信息刚好与段落三中其详细信息遥相呼应,这是一个丰富和补充的过程。并且这样做也不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完整理解,更做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图片阅读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看图片并寻找细节信息,从图中找到标明的河流以及找到河流穿行过的国家。这个活动的安排主要是想从空间角度丰富学生对于这条河流的相关信息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介绍河流的文字信息地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Learn the ma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1.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river in the map?

Q2.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River pass through? What are they?

在完成了图片学习之后,询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更多关于这条河流的信息,并马上引导他们对段落三进行阅读。阅读之后找出河流成型及发展的相关具体细节。通过一个表格信息的填写来具体落实这个任务。之后,提问他们如何评价这条河流所流经的区域,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里面在阅读技能的教学里面涉及到:“评价阅读内容的技能。” 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基于此考虑,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其在读后有一个产出的过程和训练其总结概括的能力。

随后,询问学生是否敢于尝试沿着这条河流旅行,并介绍课文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想这么做的。引导他们进入第一段的阅读。在第一段中,梦想实现各个阶段的时间点是很清晰。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沿着这个时间线索去寻找追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梦想,有交通工具,有志同道合之人,有时间及精力以及最后做计划。这样学习之后,整个段落的内容就显得尤为清晰了。之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他们会认为他们的骑行是一个伟大的骑行?在该问题里面,抓住“伟大”这个形容词展开分析,并结合文本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骑行的伟大在于主人公的渴望,在于旅行的困难,在于追梦……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内容,思维过渡到对于本文语言的欣赏。

Task One: Read the para.1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two: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is it a great bike trip for us?

之后就是关于段落二的处理,通过寻找段落细节来评价主人公的性格。这个活动可以是在读完段落二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推测出两个人的性格,即乐观、谨慎、可靠…… 这些品质难道不是为完成整个伟大骑行而必须具备的吗?

(三)阅读之后

在读完文章之后就来到课堂的升华解读。给出任务:让学生思考,能否在标题处用个形容词来总结这次骑行。这个词可能是有趣,困难,不可思议……但是,总结全文,一个“伟大”足已评价这个骑行活动。骑行之伟大在于骑行道路之困难,骑行之伟大在于骑行之梦之美,骑行之伟大在于要求骑行者应具备的品质。这样以来,整篇文章的精髓全因“伟大”而贯穿始终。

三、总结

“一堂课的设计,不管是以任务的形式还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其背后的实质,是问题的设计。阅读教学要关注内容、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特别是问题设计的研究对落实“三结合”至关重要。阅读过程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验阅读过程,完成意义建构。”这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以上所述。关键的设计过程离不开合作解读文本的途径,其产出的效果和影响不言而喻,无论对于学生,教师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湄公河组内段落
心理小测试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