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视角下的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调查①

2016-06-22 06:29:09孙海荣赵军仓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孙海荣,赵军仓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



职业视角下的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调查①

孙海荣,赵军仓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专业承诺作为一种心理契约,不仅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而且还影响学生对口就业。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履行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专业选择、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就业等方面成为主要原因。为此应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认知专业和职业,以提升专业承诺的忠诚度。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性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和深入,专业人才的需求则越来越大。专业承诺作为一种心理契约,就是承诺人对未来的许诺[1],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专业培养的人才能践行专业承诺来满足专业需求。大学生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后备军,其专业承诺践行情况直接体现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满足状况,影响社会资源在市场中的合理调配。但当前相关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无关[2],大学生专业承诺情况不理想。一是由于收入导致学生违背专业承诺,另外,也有学生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而更换职业,造成学生培养的资源浪费,致使一些职业连续多年无人问津,但一些职业却人满为患,影响人才的供需平衡。

一、专业承诺文献综述

承诺的研究一直是作为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承诺、职业承诺、专业承诺等方面,而专业承诺作为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的扩展,更加侧重专业方面的承诺。学者Morrow和Wirth(1989)将其定义为“对某种专业的认同和卷入程度”[3]。台湾学者李新乡(1982)认为“对专业的价值认同以及行动的体现就是专业承诺”[4]。我国学者连榕、杨丽娴和吴兰花(2005)认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并积极付诸行动的态度及行为就是专业承诺的体现”[5]。

关于大学生方面的专业承诺国外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国外与国内的教学和招生方式的根本不同,国外发达国家学生从小就接受相关职业教育,而且高校入学方式较国内容易。而国内相关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以及所处的相关院校[6][7]、相关专业[8][9][10];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在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11]、专业实践[12];研究方法大多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因素的文章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外部社会因素和内部个人因素两个方面[13],外部社会因素主要从宏观角度涉及社会热点、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内部个人因素主要涉及学生成绩和学习动机等方面。

综上所述,虽然现有的研究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做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在具体方面分析仍然不足,还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首先,研究对象方面,应侧重毕业生,通过对毕业后的实际选择倒推专业承诺心理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校大学生,对毕业生以及工作多年的毕业生研究较少。对于在校学生的调查虽然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是对于能否真正履行专业承诺,在校学生更多是基于理想倾向,面对现实存在的变数难以体现,而大学生专业承诺应更多基于职业选择后的分析,才能有效找出大学生专业承诺兑现和失信的影响因素。其次,研究过程方面,应从将学生选择专业到毕业乃至就业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演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专业承诺是建立、改变的时间和原因。但当前研究大多存在“掐头去尾”现象,大多基于在校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某个阶段,对于高考之前的专业选择,以及毕业就业后的具体表现缺少系统分析,影响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第三,研究应动静结合,通过动态的持续跟踪相同对象来分析影响因素。当前研究大多属于静态反映,缺少动态的前后演变状况反映,没有对研究对象持续跟踪,尤其是缺乏学生在专业承诺建立之后的变化跟踪。另外,很多研究都是针对在校学生,缺少对这些学生在毕业时是否与当时调研情况一致的答案,忽略了因素的变化性。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选择西部区域相关高校;调查设想主要采取倒叙的方法,通过毕业后的专业承诺情况来分析之前承诺建立、遵守和失信的演变过程;调研对象以2010、2011、2012三届毕业生为主体,学历层次涉及本科和高职;区域涉及中部(33%)、西部(52%)、东部(15%)三区域,专业涉及工商管理(16%)、中文(8%)、经济(15%)、外语(12%)、计算机(17%)、新闻(14%)、体育(6%)、机械(12%)等专业;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承诺履行情况、专业承诺建立情况、专业承诺失信情况等内容。调研通过QQ联系方式,采取网络调研与个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共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9份,有效率97.4%。核实后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三、调研分析

专业承诺作为一种心理契约,是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一种许诺,是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和遵守,同时,建立后的专业承诺发生改变也会是基于重要因素才能改变心理遵守的承诺,所以调查研究应更多的侧重毕业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以更好的分析学生专业承诺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大学生专业承诺会经历“专业就业、深造、实践、选择”几个阶段。首先,应先了解学生就业后专业承诺履行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其次,了解毕业后学生在继续深造时是否会继续选择原有专业,以体现专业承诺态度;第三,了解专业承诺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心理接受情况,分析专业承诺心理契约演变情况;第四,了解专业承诺建立情况,尤其是了解专业选择与专业承诺的心理匹配状况。通过四个阶段的系统分析可以了解专业承诺的心理演变状况,从中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专业承诺忠诚度。

(一)专业就业

专业就业是承诺是否兑现的行为表现,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越高,说明专业承诺忠诚度就越高,实现的状况就越好,反之,则越差。通过调研发现,连续三届毕业的学生专业承诺忠诚度并不高,本科不足七成的学生遵守了专业承诺,高职高专的学生则比例更低,仅仅六成学生遵守。而且,高职高专的专业承诺情况始终低于本科专业承诺情况,说明专业受教育时间长短对学生专业承诺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本科2010届为69%、2011届为67%、2012届为69%,高职高专2010届为59%。调研还发现,毕业生在就业后的离职率也很高,高职高专尤其严重,占到四成以上,其中,2011届更是达到一半以上。而本科虽然低于高职高专,但是依然在三成以上(2010届33%、2011届41%、2012届34%),从中可以发现学历越高、学校越好,专业承诺和就业状况的稳定性会更好。

调查发现,近六成的毕业生“从事职业不符合自己职业期待”,这是造成职业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所以不符合自身期待其主要原因集中在35%的“不符合自己职业发展规划”和22%的“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两大类。从中可以说明这些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有未来的预期,只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无法从实际职业中体会所学专业的未来状况,导致在专业承诺时脱离现实,以致于出现专业承诺忠诚度低的问题。另外,还有31%的学生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职业要求被迫选择其他职业。

(二)专业深造

专业深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忠诚度问题,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学业选择继续深造,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选择继续深造,但是,不论基于哪种原因,都是需要选择专业来继续深造,如果延续之前专业说明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忠诚度,反之,说明学生对自身专业缺乏信心,导致专业承诺不能继续履行。针对这三届的毕业生调查显示,中文和体育专业更换率最高,基本在40%以上,而理工的机械和计算机相对较好,基本在20%以上,但调研的学生整体依然有近三成出现更换专业的现象,说明专业承诺状况存在较大问题。学生专业深造的忠诚度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专业深造的忠诚度

(三)专业实践

学生专业承诺的忠诚度虽然在毕业时表现出来的,但是其忠诚度的养成却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的,对所学专业的未来期许是专业实践的学习动机,通过专业承诺来实现自身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认知,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实现职业定位,使学生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专业学习。[14]通过对这三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承诺的调研发现,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兴趣较高,很多学生都是在学校专业宣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心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承诺,尤其是本科学生比例较高,达到80%以上。但结合之前“从事职业不符合自己职业期待”原因分析,从心理角度说明学生专业和职业之间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可以通过学生平时实践内容说明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所在。调查显示,在校期间,学生专业实践从频次高低依次是社会实践、社会公益、体育户外类活动,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体育户外类活动。说明学校在专业实践方面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认为接触社会就是提升职业能力,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职业认知。调查同时还发现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均低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水平。

(四)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反映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程度,我国学生专业选择都是在高考期间进行,学生通过对专业前瞻性思考进行相应选择,而专业前瞻性效果取决于自身职业成熟程度,成熟度越高,自身定位越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就越高。通过对毕业学生专业承诺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才开始接触相关专业,对专业、乃至职业的认知都是在学校期间建立的,说明学生在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学生专业选择容易受到人口、环境、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15]调查显示,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更多倾向于学校位置、学校影响力、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专业兴趣和专业认知方面却存在问题。高考专业志愿选择理由如图2所示。

图2 高考专业志愿选择理由

四、调研建议

调查说明,我国大学生专业承诺存在较大问题,学生因专业能力不足和专业期望不符造成了学生专业承诺兑现程度较低。由于学校专业实践内容存在偏差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也使得学生对职业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期望过高。同时,很多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认知,是基于非专业因素进行专业选择,导致高考志愿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后期的专业深造也反映出学生专业承诺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正确认知专业和职业,提升专业承诺忠诚度。运用管理控制的相关理论,对学生专业承诺进行选择前的前馈控制、选择中的现场控制、选择后的反馈控制三个阶段,前馈控制是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提前进行防备,属于控制的最高境界,现场控制就是基于事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动态调整,反馈控制是事后总结,为下次准备总结经验和教训。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通过现场获取和事后反馈积累经验,进而提升前馈控制的有效性。

(一)前馈控制——专业选择

相关研究显示,专业兴趣越大,则动力越足,学生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会更多主动的去努力学习和创造机会。但调研显示,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高考选择志愿时,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专业判断力,导致学生专业选择时更多基于非专业因素。由于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并非基于专业自身选择,有违专业承诺本身,也为后期专业承诺忠诚度低埋下隐患。为此,专业选择应从提升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知,通过“学生—专业—职业”三点匹配的角度引导学生科学制定职业规划,避免之前的盲目,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提升专业选择的科学性和专业忠诚度。但高考选择志愿时,很多学生还处于高中阶段,心智并未成熟,无论从成长阅历,还是知识储备都很少涉及专业、职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在短时间之内进行志愿选报,必然会出现盲目和茫然。[16]但规避这样问题,已远超出高校范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学校教育不论涉及哪个阶段的培养,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选择职业,为此,应将职业教育贯穿教育体系始终。而且,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基于学生成长,将相关职业教育以选修形式纳入课程设置,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得学生从小接受系统而连贯的职业教育,从早期的职业启迪、到中期的职业规划、后期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根据自身生理状况并结合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转化,进行选择专业,提高专业承诺的忠诚度,避免资源浪费。

(二)现场控制——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为了获得未来专业工作而提前进行的能力培养和锻炼,是连接专业与职业的桥梁。通过实践可从中体会未来职业的相关情况,以更好地衡量自身与职业的差距,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17]但调研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缺少有效的专业实践和专业帮助,无法系统熟悉未来职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认知,出现了职业偏差导致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首先,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淘汰不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相关课程或专业,以帮助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获取能力提升,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其次,强化教师专业实战实训能力[18],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与社会的互动,避免教师脱离社会,闭门造车,满足学生职业信息的实践需求;另一方面改变学校考核方式,将科研与实战进行一体化考核,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及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拓展专业实践平台。[19]帮助学生联系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弥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与专业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与企业、政府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帮助学生及时吸收所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并通过平台促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科研和实践,并将科研成果通过平台进行市场转化,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提早发现学生潜力,提升学生专业承诺的忠诚度。

(三)反馈控制——专业就业和深造

专业就业是承诺的兑现,调研结果显示,30%的学生存在承诺失信问题,既损失了学生利益,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很多学生一方面是自身能力不足造成专业承诺失信,另一部分则因缺乏对职业的客观认知,造成专业期望与实际状况相背离。同时,专业实践的不足、志愿选择的盲目都影响学生专业承诺的忠诚度;专业深造其目的就是为了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20]对于之前存在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后期专业深造也很难达到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同时,之前的专业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考研专业选择方面也很难保障科学选择,难免重蹈高考志愿选择时的盲目和茫然问题。为了规避这些问题,应从根源中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对专业认知的缺失和实践的不足是导致后期就业、深造的重要原因。但学生专业认知已超过学生自身能力,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而专业实践需要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提升专业实战水平,为此,应引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提升学生职业认知,科学选择专业,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职业生涯更加有效的进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承诺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邱本.论承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09-111.

[2]孙海荣.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专业—职业匹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26-32.

[3]Morrow PC,Wirth RE. Work Commitment among salaried professional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9,(34):40-56.

[4]李新乡.国小教师教育专业承诺发展理论模式的研究[D].嘉义:国立嘉义大学,1982:55-66.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636.

[6]林冰.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专业承诺与心理健康关系之研究现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9):88-90.

[7]严瑜,龙立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6):90-97.

[8]康晓霞.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的发展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8,(3):39-42.

[9]吴兰花.护理大学生专业承诺和人格特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8):56-57.

[10]薛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7-84.

[11]张信勇.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5,(9):59-64.

[12]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13]郑璐,史新广.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统计与管理,2015,(6):135-136.

[14]方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J].现代教育管理,2013,(9):93-96.

[15]樊明成.我国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13-117.

[16]孙海荣.基于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教育新方向可行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38-42.

[17]刘春芝,孙莉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经贸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1)::79-82.

[18]周建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00-102.

[19]孙海荣.大学生自主创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19):1-5.

[20]赵小云,张利,薛桂英.大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0,(7):63-66.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杨玉)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Commitment Research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Career Perspective

SUN Hairong,ZHAO Juncang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 Shaanxi 712082)

Abstract:As a psychological contract,professional commit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but also affects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 counterparts. The survey found tha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ith professional commitments,especially on professional choice,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he career education will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 and career,and then improve their loyalty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commitment;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5-0124-05

基金项目:①西藏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课题资助项目“西藏文化产业和西藏城市品牌协同发展研究”(2013ZJRW39)。

作者简介:孙海荣(1978-),男,山西临汾人,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厦门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职业生涯管理、战略管理研究;赵军仓(1983-),男,青海民和人,西藏民族大学附中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