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冯卫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摘要:一直以来,创业教育都是一个模糊性的、具有极大争议性的概念,高度的统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不能将创业教育无限制的泛化,这样会丧失创业之魂。创业,本身拥有功利性、开拓性、自主性以及风险性的共性,所以,创业教育就应该是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新的课程内容作为其实现的路径。本文就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以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实现
0引言
创业活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同的地位。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大潮之中,高校创业教育正在持续地发展。
1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定位
1.1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会对创业教育发展产生影响
高校创业教育是为了将人们引上创业之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由于这一作用的认识,所以,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之下,政府部门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也希望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缓解就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压力。这样,就促使更多的高校在创业领域中不断去回顾,不断去探索,希望能够解决就业难这一个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将就业压力作为创业教育开展的直接目标,会走进一个潜在的误区,不仅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还会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带来重重阻碍。[1]
将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创业目标的动机,会让高校简单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开办企业,侧重从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两个方面的教育来进行创业教育,过于注重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这样很容易曲解创业教育的意思。教育的规律表明,创业教育是无法短期速成的,希望通过短期的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涌现一批“企业家”,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曾经,美国的蒂蒙斯教授表示:通过“拔苗助长”这一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创业者,是无法满足创业革命根本的需求的。所以,如果我们将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格在缓解就业压力这一条道路上,就很容易让高校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非常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走上一条稳步发展、基础夯实的发展之路。
1.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应该定格在精神培育上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于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这一本源之上。政府和高校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创业教育就是精神能力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勇敢地面对挑战,树立坚强的人才意志。当我们在羡慕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出现了大批创业成功者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如何才能够为创业成功者培育出成功的土壤,如何才能够帮助其建立社会的支持体系,而不单单是创业本身。培育企业家精神,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创新精神的鼓励,能够让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相辅相成,让培养创新精神依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再由个性发展来推动创新精神的养成。[2]所以,作为高校,就应该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观念消除,改变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出有利于挖掘大学生潜能的体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进取心、事业心以及开拓精神,能够专注于某一种商业规划活动、企业活动,并非是简单的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才是高校创业教育真正的核心所在。
2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1设置创业学课程
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确定教育目标上,而是要通过教育课程来将其落实。创业教育的实践,就是基本理念应用的同时,配合各个课程教学计划的运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将创业教育目标具体实现。在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之中,通过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通过学生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为提高创业综合素质而努力,这样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这样的课程观有利于课堂的突破,同时也能够打破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唯理性课程模式的束缚,通过更广阔的范围设计来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而言,创业教育就是需要两大类、四大版块作为其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对于课程模块,并非是简简单单的分割,而是要相互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创业教育所赋予的使命。
图1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2利用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与培植。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风、教风、校风,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也是学生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持久深远、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任何课程都达不到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拥有强大的渗透性,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因此,高校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业文化,这样就能够将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的勇于创业、敢于创业都会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个性创造得到最明显的发扬。[3]
2.3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基于不同需求分层次的建立
如果站在学生创业教育需求这一角度来看,就存在层次性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创业有强烈与执着的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却对创业非常冷漠。创业教育属于高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但是却不可要求学生必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强制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或者具备创业家的精神。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与需求,分层次地进行。对于拥有扎实基础,存在强烈创业愿望的学生,应该给予系统的、专业的创业培训;如果学生创业意愿薄弱,那么就需要进行基础性的创业教育。另外,针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除开层次性外,时序性也会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在高校就会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是部分学生在工作若干年之后才会逐渐表露出创业的意愿。所以,创业教育不能一概而论,不仅要注重创业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愿望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按照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进行划分,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创业的最根本需求。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教育对于高校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过程表明,研究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通过确定创业教育目标体系,能够明确地表述出对创业教育的价值性追求,这是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所在。只有满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永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与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102-105.
[2]张龙.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0(09):92-94.
[3]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12-14.
[4]李晓华.高校创业教育的利益诉求及其路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8):87-90.
(编辑赵欣宇)
Research on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FENG Weimei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All the tim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fuzzy, highly controversial concept, and a high degree of unity is not realistic, and not desirable. It can not make a gener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out restrictions, or it will lose the soul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itself has utilitarian, pioneering, autonomy and risk of common. S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curriculum content orientation as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path of realization.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oal; realization
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简介:冯卫梅(1970-),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5-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