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016-06-16 07:49赵梅艳四川师范大学610066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学

赵梅艳 (四川师范大学 610066)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赵梅艳(四川师范大学610066)

摘要: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当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文化交际和语境的角度研究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推动汉语学习者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意识培养

一、跨文化意识概念及传统缺陷

跨文化意识是在文化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概念,通俗地说,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思想体系所进行的独到见解或整体认知,而跨文化意识则是指面对与本民族文化或意识有冲突的风俗习惯、现象特征,在对其产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适度包容与接受。当这种跨文化意识缺失时,进行汉语学习的广大留学生会出现明显的语音交际障碍(比如平仄缺失、语音语调错误、语言情感色彩失误等)以及因为文化环境的缺失所导致的用语失误、理解失误等。这些障碍与缺陷的存在一方面间接说明了跨文化意识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更从侧面印证了不同文化、语境维度下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差异1。

二、跨文化意识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在当今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一种状态,因此教师在展开对外汉语教学时,只有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有可能取得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其母语具有多样性,且均不以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保障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共同的汉语文化圈时,能够快速融入,尽快实现交际与对话的目的。

其次,对于进行汉语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或世界各地的汉语文化爱好者而言,语言不但是语音和词汇的表象,也是由语法所构筑的逻辑几何体。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而汉语背后所承载的正是华夏民族延续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化精髓。要想真正实现对汉语的灵活使用,就必须融入到为汉语所构筑的语言环境和日常生活当中,感知语言背后的情感关系和文化思维,以“跨文化意识”来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汉语思维能力2。

三、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生成情况,笔者就本校该年度招收的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共计40人)的基础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如下:

本科时就读的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 非对外汉语专业15人 25人是否具备对外汉语学习基础具备 不具备15人 25人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 不具备26人 14人涉外文化接触情况 有过短暂出国经历 经常接触外国文化13人 27人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目前从事对外汉语学习的准教师,其真正意义上专项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人数相对而言较少,由于本科学习期间涉外因素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综合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生成,而这也可以说是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就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行为而言,其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生成。

(一)培养教师文化素养

面向外国民众所展开的对外汉语教学,无异于面向本土学生所开展的外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师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感知外民族文化意识和语言习惯的能力;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亦要扮演文化过渡者的角色,为每一位展开汉语学习的外国同胞搭建贯通彼此文化的桥梁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诸多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时,已经增加了有关多元文化知识的培养,其中包含中国文化知识培养、中外文化对比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在国际化语境中进行文化交流、利用多种方法对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培养。

(二)加强跨国文化素养

要想实现对学生(或教师)跨国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和操作:

第一,培养学生认知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其明白任何人的语言行为都受制于文化;

第二,个体的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社会阶层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语言形式和表达状况的重要方面,学生只有注重在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才能更为自如地进行语言交际;

第三,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共鸣,让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和激发其全面的语言思维习惯和文化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展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考虑,最为重要的两种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法和关联文化教学法。前者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特定的词语或例句时,引入母语中相应的意象或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例如,在教学汉语中的“望子成龙”“飞龙在天”时,可以适当引入西方语言环境中有关龙的意象,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二者形象色彩上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联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音乐、雕塑艺术以及绘画作品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观看、欣赏、发表审美见解时,感知不同语言环境下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从而丰富自身的语言存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声有色4。

鉴于此,对所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其应该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深刻注重培养自身以及广大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与“学”的过程。

注释:

1.吕文骄.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2):68-70.

2.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博士.湖南师范大学,2012:26-29.

3.刘静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山东师范大学,2014:28-38.

4.关薇.浅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J].都市家教月刊,2010 (10):231.

参考文献:

[1]李经.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2013 (11).

[2]马志.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09).

[3]安晓翠.试论跨文化交际进入对外汉语课堂[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

[4]孙慧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0).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试析安全生产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