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摘 要 文理学科的差异性导致网络教育平台使用方向和内容产生差异,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化考试的差异性使得网络教育平台覆盖面不够广,如何使高校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实现“互联网+教育”在全日制高校的合理广泛应用是该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模式 高校 网络教育平台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我们日常的餐饮娱乐到工作学习,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均和互联网有了或多或少的联系。从过去到现在的进步,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互联网+”结构的形成更是彰显了时代的变化特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都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一步步跟随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始终在探索一条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教育方式。以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为切入点,思考“互联网+教育”模式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为“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全日制教育中实现创新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互联网+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根本,以促进网络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为导向。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只有结合“互联网+教育”模式,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打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
(一)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情况
经调查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选课的态度只是出于“混学分”状态。很多高校将网络选课定为一项学习任务,并且划分了一定的网络选课学分。然而,在这套制度下,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学分,就忽略了网络课程带来的正能量,很多高校也忽视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可用性、有效性与便利性。网络课程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益,形成了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以安徽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平台发展情况为例做实例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主要是“尔雅通识教育平台”,该通识课学习系统主要提供了以下服务:第一,网络教学平台运维。第二,微课等网络课程学习。第三,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
(三)安徽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平台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类不够明晰,介绍不充足。一是存在名称不同,内容相似的问题;二是缺少学科简介,不便于学生对课程进行选择。第二,精品课程资源较少。第三,网络教育平台的固有弊病。一是一定要使用电脑,不够便利;二是资源多,不精,针对性不强。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网络教育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互联网+教育”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环境下,将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互联网辅助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十大特质:身份认证,唯一学号,实现终身学习跟踪;个性化推荐;基础知识免费,增值知识收费;实时反馈,随时测验;扁平化知识拼图,按需学习;内容完整,结构化,变现形式丰富,公共编辑;P2P互动;UCG内容互动;沉浸式学习;随时随地。
再结合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现状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便掀起建设网络教育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网络教育在各大高校各个学科的全覆盖,欧洲远程教育协会,MOOC等的建立表明国外教育在网络平台上的建设和完善。同时中国教育网校、沪江网校、远程教育网、微课等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大量涌现,与之伴随的还有百词斩、扇贝、掌上新东方、拓词、猿题库等APP在手机应用市场的出现,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网络教育学院,设置网络教育中心,建设网络教育平台以实现教育的网络化。目前,互联网教育已在CPA考试、函授等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全日制高校中的应用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研究。
由此可见,教育网络化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化浪潮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三、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性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整合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完整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快速获取知识的需求。同时,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为网络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这样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社会形成了知识大爆炸的环境,各种资源、各类平台交错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融激荡之势。教育行业如果不和互联网融合,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势必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互联网+”校园便是这一发展阶段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思路。
当今,互联网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然而还是存在网络教育平台覆盖范围窄、网络教育形势单一、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有效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套独立且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模式”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以一种现代化技术传播文化。
(二)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时代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教育”架构的形成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运用互联网学习能够使学习提升渠道选择多元化,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其次,移动教育的一大优点便是碎片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再次,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得以实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个性化程度得以提高,使学习者能够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知识结构。
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教育使得教师负担减轻,只需提前准备好视频或课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网络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也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通过计算机合理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主次,从而达到投入产出比例的最大化。同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师教学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这也无形中给予教师某种压力,督促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提高专业能力。
“互联网+教育”对于社会更是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如今,通过网络平台查找与分享资源的用户不断增多,网络优质学习资源也在增加,而且资源发挥的效用也在增大,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联盟,让教育从封建走向开放。网络教育平台也成为城乡教师弥补知识技能,缩小地域知识文化水平差距的有力武器。通过网络教育,使得不同教育水平的区域实现资源共享,增加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有效缓解了乡镇人口的大量移居给城市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05):3.
[2] 陈威.互联网教育,未来当有这10个特质[DB/OL].虎嗅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