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芳
[摘 要] 从心出发,“攻”心为上,应该贯彻在教师授课中。针对学生的疑惑讲课,此乃上策;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要避免僵局,以退为进,掌握“主动权”;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关键词] 从心出发 疑惑 逆反心理 学生立场 主动权
古人云,两军相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说的是,要把对方的城池攻占下来,最好的方法是用心理战术,没有战火硝烟,没有枪林弹雨,使对方不战而降。如果排除两军交战的敌对因素,那么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教育工作。
借用这一原则,首先我们要赋予它新的内涵。攻心为上不是玩弄权术,欺骗学生,把学生作为敌对面。而是一种心灵之约,架一座桥,把师生之间的心与心连接。攻心为上,没有暴跳如雷,没有拳脚相加,应该是风和日丽,和颜悦色。
一、从心出发,针对学生的疑惑讲课
攻心为上,应该贯彻在教师授课中。针对学生的疑惑讲课,此乃上策。当你大谈特谈学生已懂的知识时,学生觉得没意思,不认真听讲,当老师讲到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时,学生想认真听,但老师一带而过,以为学生已懂。我们总发现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老师埋怨学生不认真听,另一方面学生埋怨老师没讲到自己想听的或没讲清自己想听的。这种教与学的矛盾始终存在,为此,“你要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们。如果你不首先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也。”(陶行知语)。所以你要教导他,便要知道他心的需要。在每上一堂课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疑问。那么你怎知学生的“疑问”呢?首先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其次认真批改作业,在批改中发现学生的疑惑,还要走到学生中去问。上课时,要详细解释疑问,做到有的放矢,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学生才会听得很认真,就会有收获,也因此提高45分钟效率,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中国许多古典小说每一章的结尾,常常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起了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追寻下去,这就是因为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能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这种学生直接有兴趣的事物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提出新疑问。我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疑问,激发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如讲到初三政治基本路线时,引出一个新的知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两者矛盾吗?带着疑惑注意一个新的知识。
但任何学习和工作都有它枯燥和乏味的一面,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能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事实上有许多无意注意反而分散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如有个调皮的学生突然不小心从椅子上滑到地上,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这时,你面临很大的一个难题: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过来呢?这时,你可以马上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讲到什么地方、什么内容啊?”。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分心,那就必须要始终了解学生不断“注意”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到“有意后注意”。这些做法也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精神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教师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里的“心”是学生心中对教材和知识的疑惑。
二、正视逆反,避免僵局,掌握主动
攻心为上,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要避免僵局,以退为进,掌握“主动权”。初中生在身心发展水平上是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织,充满矛盾的时期,这是一个困难的年龄期,往往会出现纪律变坏成绩变差的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经常出现所谓的学生“逆反心理”。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有意做错事,和你对着干,当你以命令的口吻叫他不要做或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他不仅不按你的要求去做,而且还振振有词,我行我素,看你老师怎么办。师生关系相当紧张,一触即发。
有一次上政治课时当我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一种异样的声音,好象听到有学生在说“胡说”,但声音不够清晰,我不敢断定。但这种现象一直在持续。后来,我确定这种声音是真实的,确实存在的,并且是有意的,是冲着我来的,一直持续了一星期,最后,这种声音越来越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我全面“侦察”下,终于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在发现的一刹那,我的脑子无法思维。
不要说“师道尊严”,就是这一个星期来所受的人格侮辱,叫人如何承受?为人师表者受到如此“待遇”,还有什么可言?原来就是那个上课最不认真、成绩一般、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
经过两次冷静理智的思考,我找他谈话。首先对他所说的“胡说”供认不讳,还一脸的玩世不恭。接着问他“为什么”。至此,我才发现,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交流、理解的机会。他滔滔不绝地说:“老师,你上课讲的内容完全是胡说,是假的,不是真的。如实践三个代表,减轻农民负担;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惩罚;先富帮后富……,我看到的不是这些,完全是和书上所讲的反过来的。”
听到这里,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有一种欣慰之感,看到了一个自主思考的学生,看到了一种正义的力量、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和他唱反调,不行。赞成他,更不行。我和他的调,但不赞成他的观点。我接着说:“你说的是真的,也是你的耳闻目睹,老师同意你的观点。但教材的内容也是真的,以后请你不要这样说了,好吗?”他点点头,然后我没多说什么,就让他走了。
这就是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困惑所在,也是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这门学科的根源所在。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紧接着的一节政治课,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家里父母或亲戚朋友中有党员的同学请举手。并说说他们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坏事。”以此开头,上了一节关于“政治学科”的思想教育课。然后布置了一份活动课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是在本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中因贫困而接受各种形式资助(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的人数及总金额。最后是民意测试:假如你是党员或干部,你会怎么做,象孔繁生还是象胡长清?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贫困学生或你是贫困学生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有极个别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吗?出现以后,你觉得该怎么做?endprint
通过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学生对老师、对教材、对政治课不再反感了,不再“逆反”了。从此,我感到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了,对政治越学越入门。后来这个班在中考时平均成绩达44分,居全校之首。
15、16岁的学生逆反心理较普遍。逆反心理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一种独立人格的萌芽,这很正常。所谓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们每一个行动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原因和动力。我们不能用高压强制手段,而是应该顺着“反”了的心理,攻“反”为正,使其自相矛盾,不攻自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考的能力。这里的“心”是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从心出发,站在学生立场,引导学生思考
攻心为上,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尽一份责任,助一臂之力。在师生的交流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年总是要碰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其他学科都很好,但就是政治学不好,因而影响其总分,影响其升入高一级学校。2010届有一个学生,他在政治学科上也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搞不上去。于是他非常紧张焦虑,形成恶性的循环往复。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他们不能有任何指责。首先要放松他们的心理,对他们充满信心。其实他们完全是能做好的,只不过是由于偶尔一次的失误导致了一种不良心理而恶 性循环。因人而异,我采取了许多措施。有一次课堂考试前,我先叫他来做一遍其中的一道题,然后解释、评讲。结果,他考了班级第一名,事先他并不知我的“阴谋”,我按惯例在班级点名表扬。从此,该生政治学习走上正轨,最后中考考出49分的好成绩,升入重点高中。2014届又遇到类似情况。我首先要求他正确处理教材与课外辅导书的关系(该生拼命看课外书),帮助其树立信心,强迫其完成“看教材”任务,鼓励他只要认真看完教材,成绩一定会提高。该生不断鼓励下,在中考中取得49分的好成绩。初中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为人师者,要真诚地帮助他们,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这里的“心”是学生紧张的心理,渴望成功而引起的焦虑心理。
攻心为上,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教师必须严格地坚决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要毫不妥协地反对。攻心为上,反对经验主义,唯我独尊。学生之所以憎恶学习,原因在教师自己身上,请放下“师道尊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同志和朋友。攻心为上,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他应该是有高度的责任心、很强的事业心、深厚的仁爱心 。“教师是受人民委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灵、智慧、思想和感情的人。在教师的面前,一边是人类经过几个世纪创造和付出千辛万苦而得来的精神珍品;另一边是人民的财富——未来和希望——年轻一代。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善于寻找我们祖国和全人类的精神珍品,并把它贮入青少年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