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引领,构建魅力初中历史课堂

2016-06-12 23:58车雪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魅力课堂实践探究初中历史

车雪莲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应努力探索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使初中历史课堂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和魅力,并且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有效引领;魅力课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4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如雷贯耳,广大教师也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历史学习的主要阻碍是学生对于该学科的消极情绪,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没有什么学习价值、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的学科,从心理上就有所抵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引进历史的广阔天地中,消除学生的抵制情绪。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来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本身,挖掘课程内容中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历史学习的信心,并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的兴趣。例如,燕国在危急时刻发生的一件悲壮的事,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学生会被荆轲的壮举感动,也会为燕国的命运感到惋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样的生命付出中,燕国依然没有摆脱灭国的命运,也没有能够使秦国吞并的脚步放慢一些。那么秦国是如何做到的呢?在统一六国后它又做了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故事引入和问题设置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学习的欲望,迫不及待地翻开自己的课本。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呢?”这样的角色扮演,对于初中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较大的学习推动力,他们乐于在角色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展示出来,赢取同学的关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历史课堂由枯燥变得有趣的条件,在课堂导入或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真实,创新方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受到新的教育模式的启发,觉得照本宣科会影响课堂的灵活性,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合作探究环节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可以算是积极的,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具有改革开放思想的进步人士,卖国贼这个称呼根本就是对他的一种诋毁,大家对这个问题持怎样的态度呢?”学生立即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课堂活跃度很高,问题也出现了两种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却倾向了正确的观点。虽然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议,但是教师这样的认同是错误的,历史教学就得还原历史的真相,不能对一个模糊的问题下一个错误的定论,这是对历史学科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历史观。

灵动中带着严谨的历史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科教学,这符合历史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探究环节设置能够引发学生激烈讨论的问题,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而这种热烈程度不是一种表象,更应该是深层意义上的一种展示。

三、把握语言,增加动感

教学语言从属于教学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来使历史人物变得更加丰满,风趣幽默、多用修辞,让学生在语言的魅力下爱上历史,也让历史课堂在语言艺术中获得更深远的发展。

例如在初中历史《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距离日军侵略中国的时间已有几十年之久,很多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教师可以利用语言魅力来激发起学生的义愤之感以及爱国之情,如饱含深情地为大家朗诵抗日的诗歌,还可以为大家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面,使学生产生共鸣,还可以借讲述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引起学生的关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加一抹浓重的色彩。

教学语言是课堂的一个有力支撑,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品、相声等多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巩固课堂知识。

四、尊重主体,唤醒思想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给予后人最真实的借鉴,感慨之余更多的是自省,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历史事件中受到深刻的启示,以此来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思考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历史,才能做到以史为鉴,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历史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地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会引起社会问题?对于当前社会上一些吸毒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学生了解了鸦片对国人的精神毒害后,普遍产生了抵制毒品的思想,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吸毒呢?很多初中生在新闻中看到明星吸毒的报道,评论说他们的精神世界特别的空虚。那么教师由此便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便涉及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总之,灵动的历史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配合,让学生在思考的天空中尽情地飞翔,掌握课堂主动权。立足于历史学科的精准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采用适当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堂必将如山水般灵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魅力历史课堂[J].福建教育,2014(12).

[2] 黄 华.微课演绎绽放“历史”魅力[J]内蒙古教育,2015(06).

猜你喜欢
魅力课堂实践探究初中历史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魅力小学数学课堂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巧用教育软件,增添课堂魅力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