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社区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016-06-10 09:00邹丽伟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村干部妇女村民

邹丽伟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聚焦农村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邹丽伟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当前,我国社区教育针对性较弱,受众对象分类粗范,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以农村社区教育为研究对象,选取村干部、老年人、幼儿、妇女、创业青年5个特殊群体,就他们对社区教育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众群体,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担任的角色不同,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我国的社区教育始于80年代初期[1],通过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经验,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结合不同的地域实际逐步发展起来。当前的社区教育对城市社区的关注较多,很多经验摸索也主要来源于城市社区[2],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方面的探索相对薄弱。农村社区因其独有的发展轨迹、地域环境,有着强烈的乡土特色。本文立足农村社区实际,根据其自身发展特点,从不同层面对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进行探索。

一、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在肥城市进行,调查范围包括南仪仙、胡屯、仪阳、京楼、南店5个不同乡镇的农村社区。选取了村干部、老年人、幼儿、妇女、创业青年5个特殊群体,就他们对社区教育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三)数据分析

5个被调查样本来源于肥城市不同乡镇,有着迥异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人口组成,因此样本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表明,5个样本的社区教育大同小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村干部教育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05年5月公布的数字表明,全国总计有9亿农民、68万个行政村、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和村民委会委员在内的村干部,即所谓的“村官”。通过对5个社区村干部的性别、政治面貌、学历、年龄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党员和男性在村干部中占绝大比例,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明显偏低,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学历、年龄的村干部所占比例

党员98%  93.10% 95.40% 94.60% 96.70% 95.6%高中以上学历11.2%  6.9%  9.3%  11.7%  7.8%  9.4% 45岁以下52.8%  32.1%  46.4%  36.2%  29.8%  39.5%

受干部群体自身特点制约,当前村干部并不能完全胜任领头人的角色。通过走访发现,村干部在自我素养、村务管理、政策法规、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接受再教育的欲望较为强烈。然而,满足村干部再学习的渠道却相对较窄,有些社区甚至从未开展过此方面的教育活动。(见表2)

表2 社区教育调查情况

(二)老年教育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5个被调查社区的老年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赡养政策、医疗保险、养生保健、兴趣培养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针对此方面的社区教育则较匮乏。

(三)幼儿教育

5个被调查社区皆有幼儿园,其中南仪仙社区的幼儿园无论在校舍建筑、配套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较其他社区有优势。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幼儿教育在校舍规划、装饰材料、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家庭启蒙、幼儿护理方面的需求较大。而社区教育在此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

(四)妇女教育

我国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0年,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文盲率为16.9%,全国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为4.2%,尽管妇女文盲率较前些年有较大降幅,但是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无论在权力参与,还是在接受教育、招工就业、职业分配等方面都比男性受到更多的阻碍和排斥。绝大多数农村妇女的生存空间局限于家庭,而生存意义则限制在母亲和妻子角色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出田间,走出家庭,去城市去社会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由此引发了农村妇女对知识对技能的强烈渴望。

每个社区随机选取4名共20名55周岁以下的农村妇女作为样本,就基本资料、职业情况、教育培训等内容进行了调查。(见表3)

表3 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为更好更直观地了解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笔者运用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将被调查对象的社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等数据做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社区的差异性不显著( P =1.000>0.05),不同社区的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基本一致;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在年龄方面差异性显著( P =0.000<0.05),年龄<40岁的对技能培训、学习深造、孩子的启蒙教育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年龄>40岁的对招工就业、家庭理财较为关注;学历的差异性显著( P = 0.017<0.05),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妇女较为关注权益保护、健康教育、学习深造、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村民则关注招工就业;已婚和未婚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基本相同,因此婚姻状况的差异性不显著( P = 1.000>0.05) ;职业的差异性显著( P =0.009<0.05),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呈现鲜明的职业差异,比如教师和医生关注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农民关注种植技术,个体则对市场经济较为关注。

(五)创业青年教育

创业青年是农村社区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调查发现,5个社区均存在大量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青年人,由于城乡差距带来的信息滞后,导致创业青年对社区教育的期望较高,他们期待能从社区教育中获得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机、创业指导、创业故事等方面的知识,而当前的社区教育却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

三、讨论与结论

笔者就社区教育问题请教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他们认为社区教育起步较晚[3],教育模式单一,跟其他教育相比,社会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农村社区教育,因缺乏政府监管、有效组织、专业指导、媒体关注、资源整合,导致农村社区教育杂而乱、泛而平、空而虚,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教育需求。为提高教育水平,满足村民的教育需求,针对农村社区教育现状,通过调查分析,结合专家建议,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供讨论。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村两委相关部门要发动媒体力量,通过报刊、宣传画、电视等有效途径[4],做好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村民的再教育意识。目前,村民参加社区教育多数为非自愿行为,是被组织拉着参加。通过宣传和动员,村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就会积极主动去拓宽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是开展多元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与实地示范相结合,推行“菜单式”教育,即“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实现按需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村干部教育。村干部在自我素养、村务管理、政策法规、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接受再教育的欲望较为强烈。社区教育可加大对现任和后备村干部的任职资格、岗位素质的培训[5],鼓励和支持村干部进行学历再教育。村干部既是社区的自然人,又是社区的领头人,双重角色决定了村干部需接受多元教育。社区教育应组织村干部参加党中央重要思想理论、农村政策法规、现代管理方法、农村科技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建设规划、农村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的考核选项。

2.老年教育。农村社区的老年人在医疗保险、养生保健、兴趣爱好、赡养扶持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差距较大。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限制导致在接受社区教育时遇到较多的阻碍。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因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采用结对帮扶、送教下乡、送教入户、面对面培训、举办活动、放映戏剧等方式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意愿。

3.幼儿教育。农村社区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侧重点仅为校舍建设和教师聘任,跟村民在校舍规划、装饰材料、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家庭启蒙、幼儿护理方面的需求相比,盲点较多,很多领域甚至为空白。远程视频、交互式电视、视频点播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农村社区教育可通过这些方式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结合村民需求,进行实际有效的幼儿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具备专业幼儿教育知识的团体或个人组成培训团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实地培训。

4.妇女教育。妇女对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在所属社区、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年龄、学历、职业的差异性显著。年龄<40岁的对技能培训、学习深造、孩子的启蒙教育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年龄>40岁的对招工就业、家庭理财较为关注。中专和高中学历的村民较为关注权益保护、健康教育、学习深造、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村民则关注招工就业。教师和医生关注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农民关注种植技术,个体则对市场经济较为关注。政府和村两委要主动加强与招工、教育、科技、法律、农业、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农村妇女的支持。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各尽其职,分工协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开展社区教育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根据妇女的教育需求,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覆盖面。

5.创业青年教育。创业青年对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机、创业指导、创业故事等方面的知识渴望较高。社区教育可安排创业导师进农村进行创业指导,根据创业青年的创业目标、资金储备等不同特点,因材施导。政府和村两委应加大对创业青年的关注力度,引导创业青年与社会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提供创业平台,做好创业扶持。

三是搭建教育平台。政府部门应依托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继续加大农村社区学校的发展力度,使社区学校成为培养农村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四是避免工学矛盾。农村社区的居民肩负着务农、务工、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多重任务。社区教育的开展应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情况,错开白天、工作日等时间,将上课、考试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双休日,避免工学矛盾,提高村民再教育的积极性。

社区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决定了其在发展职业教育、转岗培训方面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弥补社区教育的某些空白,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为实现教育与社会一体化,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春涛.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前瞻[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1,( 1) :17-20.

[2]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 4) :143-148.

[3]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著.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04).

[4]吴忠群.新时期民间组织的培育与社区教育发展[J].教育观察,2015,( 19) .

[5]华芳英.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轨迹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5,( 7).

作者简介:邹丽伟( 1982-),女,山东泰安,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12-29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 2016) 02—0010—04

猜你喜欢
村干部妇女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当代妇女的工作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