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6-06-03 07:19刘丽萍陈新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高教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

刘丽萍 陈新畅(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研究*

刘丽萍陈新畅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内涵,从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三个层面,构建了大学生个性化管理的理论框架,对“微时代”下实现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分为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两大系统,这种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健康成长及高校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产生,如何对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成为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提出和实践显得越来越迫切。鉴于此,对“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助于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上的创新实践,构建“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微时代”与大学生管理

(一)“微时代”含义特征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林群(2010)对“微时代”定义为: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3]。姚福清(2013)等进一步指出“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主要代表,以传播短小精悍的内容为特征的时代,其信息传播快捷、影响力大,效应显著[4]。总之,这些定义都指出了“微时代”传播的特点:流动、迷你、瞬时性、扁平化。

(二)个性化与大学生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之一,表现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化”是现今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

个性化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主流价值取向的融合。它一方面是对学生个性的认知,包括对学生个性的认识、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引导,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引导学生在享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

二、“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基本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碎片化和多样化的信息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应对这些挑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信息的来源渠道广,传播速度快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呈现出信息量大、传播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越来越被大学生所接受。由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广,学生大量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上,浏览新闻资讯的渠道方便,高校在教学上传授的知识经常由于年代久远更新慢使得学生不信任和排斥,管理的理念也会受到学生多元化思想的挑战;此外,信息传播的速度快、碎片化,使得大学生在信息接收时来不及鉴别和思考,不良信息就会趁虚而入,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思考辨别能力,同时由于渴望参与特征明显,他们也会扮演信息的传播者,如引导不到位,可能会给高校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舆论影响,舆论行政化的管制也不再适用于“微时代”。

(二)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移动端的使用很大程度的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玩手机分散,上课时间很难集中精力来学习和听讲,熬夜玩手机、无法集中注意力、利用手机作弊等都成了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三)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表现趋向多元化

从价值观上来看,由于如今信息大爆炸,大学生的思想也深受各方言论影响,再加上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和个性化追求的渴望,主流价值观遭到很多大学生的排斥。娱乐化、生活化的信息越来越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追求个性化、趣味性和简单化,行为上团体意识单薄,因而教育性的言辞很难被大学生接受,给高校班级建设、团体活动、就业指导等等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图1 个性化管理模式框架图

三、大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实践模式

本文构建了“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图1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立体地明确了个性化管理模式预设的目标,以及在管理制度的设立和配套的管理方法作用之下,形成个性化管理模式预设目标实施通道,最终完成整个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个性化”的管理——实现自我管理

从传统模式下的“行政化管理”向“个性化”管理模式转变,首先必须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完成此目标,需要在制度和方法上协调,首先需要完善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从制度上规定,保证日常管理工作有规可依,为学生管理工作制定行为规范和办事准则,提高违约成本;其次要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个性化管理模式下要求学生组织自我管理化转变,学生组织职能也将更多的实现为学生自主化服务;再者需要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平台,确保思想引领主阵地的作用;最后在管理方法上,实现信息自助,只有信息管理实现公开性和有效性,自我管理才能得以实现。

(二)“个性化”引导——沟通对话机制

“个性化”引导需要建立健全沟通对话机制,主要分为多渠道和多形式两个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是多渠道的主要推手,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是个性化引导的实践手段。媒体化管理需要把握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移动端在大学生日常上网占时最高、微信是最主要的网络平台、更希望接受一对一的信息推送和强调参与性、对娱乐生活化信息的需求高等。因此在高校管理上,使用媒体化管理需要做到几点,第一,让手机能迅速直接提供信息接收和日常管理的途径。大学生群体几乎所有人都在用手机微信,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平台成为学生接收了解信息的直接渠道,所以需要开通公众平台,实现平台化信息推动;第二,管理理念向互动体验式转变。学生更愿意在实践中展示自己,在体验中自己去总结经验道理,单方面的教授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和挑战心理。在经营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的时候,需要注意体验式接口的接入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媒体的特点,将官方宣传与娱乐生活化相结合。据了解,校园生活化微信公众号最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关注,所以官方推送信息上需要注意编辑方式和传达方式。

在形式方面,从规模角度来讲,注重个人沟通和集体形式的结合;周期上,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保证工作上的灵活性;具体开展形式上,可以采用座谈、问卷调查、信件、微信等有文字载体的方式方法,方便后期的记录整体分析。建立个性化引导下的沟通对话机制,需要做到渠道广、形式灵活、氛围和谐、平等交流。

(三)“个性化”发展——发展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才是高校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搭建发展的平台是关键,因此在管理方法上要求做到项目化管理和多类型平台相结合。项目化强调确保时间、技术、经费和效用指标的条件下,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激发和引导来完成预定目标,让参与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满意,因此就需要所有利益方都能参与到过程管理中来,进行有效沟通,采用更加专业化的流程和形式,最终达到管理的效果。同步地,个性化发展需要搭建好更加多样化的类型平台,在原有的传统平台外,需要进一步细分。主要类型包括创新创业平台、科学研究类平台、互助自助类平台、职业发展类平台和文体类平台等等,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划分,实现被动管理向搭建自助平台转变,学生管理系统的服务职能也能够向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的方向转变。

四、“微时代”下实现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个性化系列活动

现如今高校许多活动、讲座目的有所偏离,学生们不感兴趣,参与人数也是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实践,需要开展个性化的活动,通过生活化甚至娱乐化的活动、有针对性的竞赛、学生们感兴趣的讲座,聘请相关方面的研究专家亲临指导,才能够很好的实现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变,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理顺工作机制,注重个性化“微辅导”

所谓“微辅导”是指辅导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用“微介质”对学生进行“微教育”的辅导方式。行政规定、形式主义、大范围开会等已经不再适合个性化极强的“微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管理“微辅导”的实践,需要管理者们变革工作理念,理顺工作机制,适应网络时代的节奏,保证工作的及时性、公开性、人性化和个体性,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党员发展、就业指导、素质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上,针对每一位在校学生的特点做好记录,及时地了解更新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一对一的服务,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三)开放包容,畅通“校-生”沟通交流渠道

对自我关注和参与沟通的极大需求是“微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之一,高校在学生管理上,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反馈自己的意见提供平台和渠道,多渠道满足学生沟通和表达想法的需求,也是个性化服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党隆溪.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5(260).

[2]蒋大力.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85).

[3]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2).

[4]姚福清,辛东亮.“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under the "micro era".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mode is put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dividual management is constructed, which includes three aspects of management objectiv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t last, thre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micro era; college student;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067-03

*本文系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研究”(编号:BJSZ2014ZC16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0-),女,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与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猜你喜欢
微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