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盛 聪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共享发展:从政治理性到政府治理
曾 盛 聪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建设事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性。不仅如此,共享发展理念正通过顶层设计与系列制度安排转化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实践理性与行动遵循,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从政府治理角度看,共享发展理念有着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 降低社会矛盾的“烈度”和形成居民储蓄的“释出”效应的诉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民生福祉作为基点来推进共享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共享发展;政治理性;政府治理;民生福祉
[DOI]10.13322/j.cnki.fjsk.2016.02.002
作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相较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体现了当代中国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和意义所向,预示着“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更加重视发展正义与分配正义问题。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共享发展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宏观、微观兼具的整体布局与实施方略,使得共享发展不仅作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正义被确立起来,并形成了制度性的顶层设计,而且正由一种政治理性具体化为一种治理理性,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实践法则与行动遵循。
一、共享发展:当代中国的发展正义理念
共享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正义理念,其价值合理性并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对社会发展趋势、矛盾与规律的回应,从发展现实与客观维度看,它还是对当代中国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出场的问题”和“在场的矛盾”的积极回应与有力解答,既是占领制高点的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是直面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响应”。历经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全球范围内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坚实传递了“中国声音”。但毋庸讳言的是,当代中国有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已凸显出来:改革发展的成本分担与成果收益在不同阶层和群体中呈现出明显反差;起点公平、程序合理、过程透明的社会分配的“程序正义”仍存留制度性疏漏;政府作为社会“公器”应实施的“矫正正义”和“补偿正义”尚有诸多的缺位与错位,等等。在中国的改革发展中,不同群体的声音、诉求、焦虑、纠纷与抗争等,直接把当代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推到了急迫需要加以解决的位置,成为当代社会的焦点性、枢纽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共享发展的提出,正是对现实社会矛盾与焦点问题的有力回应,并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调整改革发展的价值定位,标志着当代中国发展正义理念的确立。共享发展可谓“共享”的价值合理性与“发展”的客观必要性的有机融合,这种理念是对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度存在的“效率”与“公平”的失衡和偏差的积极调整和全面矫正,它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改革发展将更加注重“结果正义”“程序正义”“补偿正义”和“矫正正义”的实现,更加注重对“资本逻辑”的规制和对“丛林法则”的修正,更加注重社会转型中不同阶层与群体之间的“成本分担”与“成果共享”。概而言之,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全面把握与深刻洞察,并在不断解决发展问题中展现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2],充分体现了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3]。
二、作为治理理性的共享发展及其价值诉求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建设事业中积淀形成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性,这种政治理性并不是停留在理论纸本上的或被束之高阁的,而是正转化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实践理性与行动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领域全面推进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的实现[4],每一个领域又详细列出了具体的任务、重点、思路与对策,全面绘就了当代中国实现共享发展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其间,既展示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战略高度,又体现了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强调的“把工作任务分解下去逐一落实”的工作方法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务实精神[2]。作为当代治理理性的共享发展,它要求各级政府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直面矛盾、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协调利益、改善民生,明确政府履职的约束性指标,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共享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作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理念确立和理性升华,共享发展的治理实践有着增进全体人民“获得感”、降低社会矛盾“烈度”及形成居民储蓄“释出”效应的既定目标、价值诉求与基本参照。
1.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1]。“获得感”与“被剥夺感”相对,它并非是个人单纯的主观感受,而是社会成员普遍地、不间断地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收益的认知与体验,也是全体人民建基于改革发展成果正义分配之上的一种幸福感和尊严感;是人民主体地位和主人意识的揭示,也是当代中国政府廉能治理的体现。如果说,体现政治理性高度的“结果正义”“程序正义”和“补偿正义”因其深奥晦涩而不易进入社会大众的“生活世界”和“话语体系”的话,那么“获得感”则是接地气的、最真切地体现百姓直观感受的话语,也是反映各级政府推进共享发展治理的目标所向和治理过程及效果评价的重要参照。全体人民“获得感”越强,共享水平就越高,发展正义就越得以彰显。
2.降低社会矛盾的“烈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增进人民团结”的要求[1]。从政府治理角度看,推进共享发展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改革深化中不断降低社会矛盾的“烈度”,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的安定局面。在中国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中,一些困难人群的形成并非是自身能力造成的,而是因机会不公平和制度不公平造成的。一些人承担了较多的改革“成本”却获得较少的改革“收益”,而另一些人的成本收益对比却相反,社会矛盾的“烈度”因此空前凸显甚至激化。“仇官”“仇富”和“二代对立”现象反映出的是制度公平、机会公平的缺失。共享发展作为当代中国政府的治理理念,其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和参照系之一就是降低社会矛盾的“烈度”。社会矛盾涵盖不同阶层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世代之间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各个维度,其“烈度”越低,说明人民越团结、社会越和谐、共享发展的实现越充分。
3.形成居民储蓄的“释出”效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增强发展动力”的要求[1]。发展动力体现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作用力或供给与需求两侧的合力,对于当前中国发展而言,提振消费内需则是被普遍看好和倚重的维度。中国居民以善于储蓄闻名,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的不足和社会保障的缺位。只有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人民,使民众收入普遍提高,同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形成对居民储蓄的“释出”效应,进而实现提振消费内需、增强发展动力的目标。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是负相关的关系,中国居民储蓄的“释出”程度,反映出社会大众普遍性的“后顾之忧”的解决程度,也反映出政府在教育、扶贫、增收、医疗、养老、社保、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治理成效,反映出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是推进共享发展治理的重要着眼点和参照系。
三、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治理的实践基点
共享发展从政治理性到治理理性的转化,预示着这一发展理念在当代中国的落地生根和“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共享发展的设计与布局,始终是围绕增进民生福祉这一主题展开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当代中国实现共享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各级政府推进共享发展治理的实践基点。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指出:“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5]当前,中国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与矛盾,如劳资问题、贫富问题、医患问题、干群问题等,说到底是民生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或者说是中国民生建设或公共服务长期缺位所导致的资源紧张与冲突。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仍是当前困扰广大民众的压力源与焦虑源,也是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经历30多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后,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已经跨越了温饱阶段,对民生福祉和公共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民众更加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6]民生不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很难说是共享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也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与支持。民生问题的枢纽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坚持和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回归到改善民生问题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共享发展治理的实践基点。
1.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点推进共享发展治理,必须保障基本民生,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守底线”“保障基本民生”的要求[1]。基本民生涵盖教育、医疗、就业、低保、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社会救助与救济等内容,基本民生强调“质”上的基本、注重“面”上的覆盖。只有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每一个社会成员才能独立地、有尊严地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成果尚不能充分实现共享,社会大众的“获得感”没有得以充分催生,其重要原因在于以民生为基准的兜底保障秩序尚未形成,围绕公共基础资源的争夺加剧了贫富差距,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撕裂,特殊利益集团巧取豪夺现象仍旧存在。兜底的民生保障能有效消除财富分配悬殊造成的困难群体的“被剥夺感”。因此,在政府推进共享发展的治理实践中,民生问题始终具有政策工具嵌入点和政府治理着力点的意义。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的国力和财力,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建立基本的民生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用“制度公平”来保障“机会公平”,用“机会公平”来促进“结果公平”,最终体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精髓。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点推进共享发展治理,必须坚持“共享”与“共建”的统一。“共享”以“共建”为基础,“共享”是为了更和谐高效地“共建”。 如果仅仅强调“共享”,而不是为了达到更高效的“共建”目的,就会产生非劳动、非创造意识,产生急功近利的分配观、消费观和福利观,从而违背“共享”的初衷。因此,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政治理性和治理理性,共享发展中的“共享”必然是一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的共享,必然是一种社会大众普遍受益与不同个体合理差别相统一的共享,必然是一种“补偿型共享”与“发展型共享”相促进的共享,而绝不是要再搞平均主义,更不是要对现有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进行一人一份的分割。再者,中国虽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仍然是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许多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都有赖于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发展才是民生福祉的最大保障。换言之,“共享”的价值合理性不能冲击、消解“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如果不顾及国情和实际发展阶段盲目追求惠及全民的“大福利”,那么其结果将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民众因过高的期望与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而致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受挫;另一种可能是,“高福利”造成社会心态的慵懒与惰性,削弱改革发展的内驱力与创造力。
当然,共享发展的治道逻辑并非是封闭、孤立和割裂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共享发展的实现始终不能脱离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2]习近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
[3]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9-80.
[5]习近平.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中国第一要务[EB/OL].(2013-11-03)[2015-11-25]. http://www.china.com.cn/news/politics/2013-11/03/content_30481078.htm.
[6]习近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EB/OL].(2013-05-15)[2015-11-25].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5-15/4822757.shtml?_fin.
(责任编辑: 庄艺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2):10-13
Sharing development: from political rationality to governance
ZENG Sheng-cong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7,China)
Abstract:The idea of sharing development display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justice and distribution justice, and reflects political wisdom and political rationa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leading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Besides, the idea of sharing development is turning into practical rationality and action principle for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through top-level design and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the idea of sharing development has the demands of increasing the whole people′s feeling of gaining, de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ausing the effect of releasing of residents deposi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to accelerate sharing development bas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Key words:sharing development; political rationality; governanc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中图分类号]D6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6)02-0006-04
[作者简介]曾盛聪(197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行政、政治哲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75)。
[收稿日期]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