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婷
摘 要: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从会计学的角度定义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的或能使用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人力资源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是由传统会计未对人力资本进行核算的缺陷,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决策,及其开发与利用和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9-0083-02
一、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建立起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在实际运用方面也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会计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高端人才也极为缺乏,人力资本一直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上一层楼,这就迫切需要人力资源会计的迅速发展和完善。
二、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实意义
1.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运动是可持续的,企业应当兼顾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其耗损的弥补,正确计算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及其收益,不能忽视长期利益,才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创造价值。企业合理分析人力资源投资与节约人工成本的关系,并正确计算其比例,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并正确制定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将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分别计量,针对不同部门计算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对应收益率,通过分析可以达到如何使各部门人员得到合理分工、有效组织、科学安排和规划的目标。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也为管理层考核人事部门的工作绩效提供了依据。
2.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与增值。要研究人力资源的保值首先应从资本保全理论出发。资本保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只有在投入的资本得到完整无损的维护或补充之后,超出投入资本以上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人力资源是会有耗损的,它是一种时效性的资源,它会因为劳动者劳动力的衰退或是知识得不到更新而贬值。人力资源会计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与产出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对其进行信息化处理,为企业实施对人力资源的保值计划提供经济信息的支持。其所需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核算人力资本价值运动得到的会计信息,企业能对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营业绩,实现人力资源保值。
3.促进激励制度的完善,深化企业管理的变革。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融入到企业的激励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有效表达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以此来鞭挞自己努力提高,它能够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具体的组织因素如工资待遇、福利增薪、和谐的工作团体、负有责任、工作中的成就和创造性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量化信息来实现客观标准的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仅表现在企业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ERP系统的高效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三、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发展的现实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是确立人力资源权益的基础,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理应对其进行权益分配。阎达五、徐国君教授界定了“劳动者权益”的概念,重构了会计等式,将劳动者权益观念引入会计等式:资产=债权人权益(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模式的建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建立使得员工权益得到保障。股东至上的思想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需要重新审视。只有确立劳动者权益,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承认员工也是企业的一分子;只有确立劳动者权益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防止人才流失。确立起劳动者权益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劳动者就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也就能为企业贡献全部的力量与企业荣辱与共。
2.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建立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承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只承认物质资本的收益权,而不承认劳动力的收益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在考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兼顾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者为自己和为他人劳动相结合。要使人力资源所有者实现其价值就应改革传统的分配制度,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像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参与所有者权益的分配。让创造价值、增加财富的人拥有应得的财富以实现其价值。
四、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前景
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虽然发展缓慢,但是其发展依然十分必要。人力资源会计之所以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原因在于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计量和核算过程烦琐,没有一套公认的具体简便可行的模式,许多核算方法的成本过高,不能体现成本效益原则。此外,人力资源的折旧和分期以及在报表上的列示也是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注重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第2版[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2] 阎达五,徐国君.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以劳动者权益会计为中心[J].会计研究,1996,(11).
[3] 钱美琴.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J].财会天地,2003,(9).
[4] 何中兵,林洪进,李斌.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11).
[5] 阎达五,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重构会计等式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公会财会,1996,(5).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