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荣
摘 要: 没有精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谈不上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没有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反思,就认识不到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也就不可能理性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包括:老师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状况—确定教学指向—分析教学环境—确定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媒体—分析假定过程—确定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步骤。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什么、怎样教学,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 提问 互动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00-01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什么、怎样教学,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课堂设计中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新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老师读,将文本由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老师再按一定的巧妙程序将信息呈现给学生。而现在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然而可惜的是,这种“启发”渐渐地也就发展为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教师依次提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看似学生回答得非常热闹,其实是给学生套上了思想枷锁———正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的主体性又被埋没了,学生只关注你的问题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更重要的还是探索如何使学生会学和学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会不会质疑”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教了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没有疑问,也根本不敢问,那就说明这一课是不完善的。
老师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工、教学环节和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多方面为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要有“学生自主活动优先,老师点拨在后”的意识,尽量做到:学习优先、思考优先、讨论优先、评价优先、总结优先。
首先,面对认知材料和实际问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再针对学习重点和研究主题提问。
其次,老师用适当的教学媒体把课内或课外的认知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先看,而不是由老师先讲。
然后,对于学生或老师提出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老师暂不要剖析,要先让学生就近议论、互相启发、发现特点、差异、规律、成因并进行归纳和解答,不足之处再由老师补充完整。
还有,对于学生的解答,老师先让学生发表评论,然后再进行终评。在教学评议中,老师应与学生保持平等互学的地位,态度和蔼,以理服人,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前提下纠正、补充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提倡“无批评教学”。
最后,在课堂活动或实践活动的总结时,老师要先让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及其相互关联,谈主要收获。必要时老师再进行精要阐述。老师要把对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时所表现出来态度和能力作为总结的重点内容。
教学本质上是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互动对话”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不仅仅讲究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满足个体需要去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以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捕捉文本信息,激活对话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碰撞,进而产生共鸣。
老师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甚至成为智者。这样一来,老师的视野就要走出课堂之外了。一册书,不论容纳了多少课文,数量都是不够的。况且就学生的语文知识构成,或者就其语文素养来说,又决不仅仅来自课堂。古人早就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切切实实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种需要,那就是要把课内的知识引向课外,尽一切可能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周围的造纸企业和养鸭场,每人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找机会大家互相介绍、交流。大家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与一定情感相联系的。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的探究方案:这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生”、“美丽”、“力量”。
没有精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谈不上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没有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反思,就认识不到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也就不可能理性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包括:老师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状况—确定教学指向—分析教学环境—确定教学策略—分析教學资源—确定教学媒体—分析假定过程—确定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步骤。
参考文献
[1]周玉仁主编,《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张楚廷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n]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