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题材绘画与民族精神

2016-05-31 04:0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航母

李 捷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海军题材绘画与民族精神

李捷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当前海军题材绘画常通过现实气氛的晕染和强化象征意义两种手法力图将国人的复兴梦想通过重要的军事事件作为载体记录下来,这类创作应以图片资料的整合弥补写生采风的受限瓶颈并强化创作本身,即提高精神内涵和戏剧性画面的编排等,始终将创作的立足点保持在树立民族精神和展示国家凝聚力这一主题上。

关键词:海军题材;航母;民族精神

中国军事题材绘画由来已久,尤其是建国以来产生了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佳作。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军事发展方面和维护地区和平的问题上正面临新的考验和问题,中国海军事业已经逐步走近国家生活的焦点,它牵动着社会所关注的国家海外权利,同时引发国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影响着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军事题材绘画试图通过来探索新时期的海军形象中所蕴藏的内心力量,反映理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记录这一时期富有强烈特征的国家军事形象。

新时期的军事绘画创作,在借鉴发挥前辈的优秀品格的同时,表现的内容拓宽了,在表现形式上也随之丰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使得军事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1]随着表现内容的深入,军事画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产生了一些带有哲理性、象征性的作品,或对战争进行反思或对人物心灵进行冷静和理性的思考。在国外,海军题材绘画曾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出现高潮,尤其以英国较为突出,这和当时欧洲在海洋军事和事务中活跃紧密联系。[2]透纳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中就曾有对英国海军的歌颂,成为英国帝国时期海上军事力量的写照。新中国建立以来,军事题材绘画主要表现为历史战役的场面性绘画、重要历史事件节点中的军事生产和生活面貌。在海陆空三军中,仅就海军而言,目前处于提速发展阶段,以军事舰艇为载体的绘画初露端倪,结合正在产生渐进式演变的中国油画,客观写实风格渐渐与观念绘画界线模糊。画面越来越需要更加强烈地传递出内在意识。因此,借用军舰这一特殊的载体通过绘画的语言提炼来表达精神内涵,已逐步发展起来。

军舰被誉为“流动的国土”,作为远征军中的航空母舰更加全面地体现了这一层意义,航空母舰将舰队作战的关系重新整合,以航母作为中心构建一个完整的攻防方阵,一个坚不可摧的防御体,从中又派出航母舰载机编队实施对外战术打击,这个军事的存在形式很完整的诠释了“流动的国土”这一层心理认知,能够很大程度上给予舰队持有方的国民战略信心和庇护感。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外国列强多是由海上通道进入我国领土进行殖民和侵略,因此海上的军事屏障是近现代国防新的长城,更是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安全与心理保障的坚实壁垒。

海军题材绘画常展现海军训练和作战的精神感知和技术认知两个方面。从技术这个层面来讲,航母舰队在同一作战的大模式下,蕴藏着丰富的战术差异,而这些差异与舰载装备技术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航母甲板上的弹射装置与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关系,必然牵连到舰队隐蔽性和远程作战指挥能力的问题;舰载垂直发射平台和舰载导弹斜角发射架的关系,必然牵连到舰队防空能力和三级安全屏障的问题;核动力系统与柴油动力蒸汽轮机的关系,必然牵连到舰队续航、自持能力和后勤舰只管理配置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慢慢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细节,随着社会认知需求和能力的增长,人们已远远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远观一下我们的海军舰艇而获得些许浅浅的心理满足,大家更需要理性和深度的探讨我们的装备水平和战术能力,从而获得富有内涵的真正的满足。

航母题材绘画作品中,一种是侧重于表现航母甲板的场景内容。自二战之后,人们广泛吸取教训,避免在机库中完成舰载机的加油和挂弹作业,这很容易在遭受攻击时给舰载机和舰体带来巨大的损伤,因而对舰载机实施的加油和挂弹作业目前都转移到了甲板上,甲板还将承担滑跃起飞和回收战机的任务,如此一来,航母战术作业的重心几乎都集中在飞行甲板上,这将成为画面中表现舰队作战关系和气氛的主要载体。反映甲板作业成为画家和观众的兴趣点。在图1中,以人的视角为主,传达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也可采取俯视的方式,重在更加全面地反映飞行甲板的运作关系。人视角度的画面更注重虚实关系,特别是借用军舰柴油轮机的排放烟雾和舰载机引擎尾部的热浪,一方面用于虚化场景物件,另一方面作为调度画面重心和牵连画面中各物件对象的纽带。与此同时,天空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气氛元素,在强调甲板运作的前提下,天空不作更多渲染,以现实的灰蓝色调为主;在反映清晨出发训练以前的那一份朝气时,天空采用暖灰色高调,营造出天高海阔任鸟飞的精神面貌;展现傍晚时分最后一架歼15顺利凯旋预着舰时,天空将是一片沉着的暖色调,残阳勾勒出军舰金色的轮廓,远处即将着舰的歼15被夕阳隐隐染食,画面将此刻的场景定格在具有史诗般的凯旋之美中(图2)。

图1 李捷《流动的国土·沉浮》,布面油画,192×192cm,2014年

对于航母作业场景的表达,绘画手法多采用现实表现的方式,兼带有调色刀和笔触两种绘画语言相互交织,画面中首先考虑造型关系,取材于甲板上以舰载机、舰桥、甲板侧弦等为视觉中心和近景,以加油挂弹,调度指挥的海军战士为中景,以舰桥、甲板远角、系留舰载机为远景,三者之间的物件相互叠压,其中密切控制负空间的面积节奏,大小关系,疏密关系等,同时对透视关系进行适当夸张,增加画面中的视距空间,强化感染力。在施色的过程中,严格以色彩纯度和色彩反差来区别近、中、远景三者空间层次的关系。冷暖色交叠关系在作战和训练现场气氛的画面中采用主冰副火的灰色基调,在清晨理想气氛画面中采用主冰副火的鲜灰色基调,在黄昏理想气氛的画面中采用主火副冰的鲜灰色基调。在画面造型与色彩的组织过程中,充分运用烟雾和热浪协调画面的松紧关系,建立可呼吸的画面构成。

图2 李捷《流动的国土·决战黎明》,布面油画,180×140cm,2013年

另一种航母题材绘画侧重于象征意义的表达。航空母舰及其舰队的形象不仅停留在现实军事意义的层面上,同时也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航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个国家远洋军事存在的角色,有效地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威严。将航母的形象进行纪念碑式的提炼和浮雕式的塑造,借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造型理念,通过强化平面意识,加深航母及其舰队的符号化印象。在造型上讲求将对象从现实意义的造型中抽离出来,进行主观的符号化改造,尽可能规避现场的存在感,讲求造型的偏执性。画面的强弱关系分为两级,第一级关系是对象与背景的外轮廓关系,这是强化的主要关系,无论从色彩的反差还是边缘的锐度都进行强势表达,第二级关系是对象内部的关系,这一层关系要弱化,内部色彩的反差的锐度都要降低,为第一级关系作出视觉强度的让步,画面第一层采用素油(松节油或稀释剂)搭载半透明重色,包括煤黑、佩恩灰、深红、翠绿、普兰等渲染,期间保留猪鬃扇形笔留下的梳色痕和砸笔斑,待干后用调色刀挂和用较厚实的暖灰色或冷灰色在色底上抿出带砂颗粒的膏层,用抽象式的斑驳与肌理来借代对象,让对象的视觉感受停留在暧昧的叠压和穿插之下,在素油底色和厚色抿擦阶段,对形象的表现是虚晃的,游离的,要利用这个阶段将准确的形体打破,将构建形体的色块似是而非的施加上去,让画面首先摆脱摄影的客观语言,建立富有主观意向的色块和斑驳。待这一色层干燥之后,再用透明的重色进行罩染,将这一程序的色彩层次统一降调。再次干燥后,使用小号排笔和勾线笔切入实际形体,作比较理性的归纳和梳理,逐渐将形体呈现出来。通过这两个步骤的结合,既保留了绘画痕迹的生动性和偶然性,也让这些生动的色块被适当的边缘线管理起来,更好的服务画面所追求的符号化提炼,呈现出浮雕性的意味,使辽宁舰的形象从客观场面中抽离出来,形成更加严肃、威武、坚实、可靠的内在含义。

从绘画创作取材的角度来谈,需要浅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写生创作与资料创作的问题。作为一直以来对我军航母题材的描写,难以进行现场实地的体验和采风活动是制约该项创作的一个瓶颈,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对于绘画来说,现场体验的写生行为及其意识成果是借助资料创作行为难以取代的,在写生的过程中,不可取代之处体现为四点:第一是全方位视觉中的体量。照片记录只能简单记录下对象基本的造型关系,色彩关系,而写生可以为观者提供体量关系,当一定程度的体量反映到图片中时,这层体量的感受会完全归于正常,剥夺了大体量背后的震撼、磅礴、恢宏等心理感知,这是除造型与色彩外合成全方位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全方位视觉中的距离,即通过透视与明暗手段塑造出来的纵深关系(在3D范畴中的Z轴变量)都会使观者失去因光速传播时间差而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距离,例如近景以光速传达入眼的为1个单位时间,而远景则或为3个单位时间,光速的时间差距虽然微小,但这完全可以被我们的神经末梢所识别。这样一来,当画面被映制于图片上时,显然无法再将距离认知还给观者。第三是全方位视觉中的光比宽容度。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光学成像和曝光技术仍然无法还原对象准确的光比宽容度,也就是说在同一画面中当高亮的天空层次(包括天色、云彩等)曝光准确时,往往地面的某些暗部区域则曝光不足,应予以表现的暗部层次全然漆黑,反之当暗部层次曝光准确时,亮部的区域则曝光过度、一片苍白。因此,当前只有人眼才能更加准确地在一个视域中最大程度地同时保留亮部与暗部的内容层次。[9]第四是其他现场元素,这些因素包含听觉感知的声音,嗅觉感知的气味,触觉感知的风速和温度等等,它们相互结合成为了我们全面认识客观对象时必不可少的信息。倘若将上述因素全部阉割,我们仅通过图片资料来支撑创作,那么不仅对对象的记录有失准确,并且也对基于客观体验提炼出主观意识成果的艺术加工过程造成了阻碍。由于这个创作题材的特殊性尚不具备写生创作的条件,需要适当减少须依托写生才能表达的创作内容,反过来尽可能增加脱离现场体验之后的其他价值点。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了媒体新闻报道、评论文章、军事史料等文字素材,一方面深入的探讨中国军事格局,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贫弱走向复兴的复杂过程。观察这个过程中国家军事发展的背后实际包含着国家民主进程、政权立场与政权腐败等深刻的原因。所以,提炼出辽宁舰的形象,其出发点本身并不止于舰艇或者海军范畴,正因为作为一个军事装备,航母的特殊性正是其用于该题材创作时,能够承载我们对历史的反观、对当下的认识和对未来的理解,让作品更多的从这一个角度与观众对话。以《流动的国土·沉浮》(图1)为例,左侧为辽宁舰船首,右侧为定远舰船尾,述说一段逝去的历史和一个崭新的现在,虽然历史已然远去,但它的痕迹却历历在目,以舰为由期待与观众交流一个旧政权的灭亡却有很多历史经验和教训仍然同行于今日。排除了写生,作品便更多的徘徊在意识层面的推敲和表述上。

图3 李捷《流动的国土·凯旋》,布面油画,180×130cm,2013年

其次是海军题材的绘画方式问题。根据长期以来油画创作领域的积累和沉淀,绘画表现方式逐渐呈现出快速表达和多遍次制作等不同的方式,这在绘画的评价体系中并不能单纯的施予高低伯仲。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没有发明照相术,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对客观事物的记录和再现职能,但随着照相术的逐渐成熟,这一职能变愈发不再成为绘画的长项,相机不仅可以准确的进行记录,同时它的高效更是绘画望尘莫及之处。因此,绘画作为人们徒手表现的行为产物,其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心理诉求越来越扮演着更加突出的角色,快速表达和多遍次制作等方式都蕴含着丰富的画者意识。快速表达与声乐艺术中的民族唱法很相似,民族唱法充分尊重歌曲演唱的情绪传达,讲求因材而异,顺势而为,歌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演唱者的情感属性与价值,人为的因素在其中含蓄内敛却不乏张力,就等同于快速表达的绘画方式十分重视将此情此景的实际感受和现场反馈给绘画当事人内心最真挚的感受进行表达,而多遍次制作则与声乐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很相似,美声唱法更加重视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听觉诉求和其文化属性。在美声唱法的价值体系中,歌词是嫁入这项文化门户中的妻妾,奉行夫唱妇随的原则,美声唱法的本质更在于传播嗓喉配合的美感与形式,多遍次制作的绘画方式符合这样的界定原则,强调制作过程中的特殊痕迹,并且运用丰富的技巧来拓展和演绎这些痕迹。航母绘画题材中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力图涉及到弘扬国威军威,反思历史,揭示国际博弈,反映民族心态等。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快速表达,还是多遍次制作的绘画方式都要根据题材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画面中为了烘托气氛感和现场感更适宜选择快速表达的绘画方式,画面中强调凝固美、静态美时又需要选择多遍次制作的绘画方式。

结 语

从理性认知的角度来说,军事题材绘画要充分尊重绘画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装备技术、战术战法、训练条件、环境因素等等,画面效果的夸张和艺术加工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绘画艺术与观众进行真实有效和富有内涵的交流。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作为艺术表达的升华部分,军舰的形象绝不仅是一件工业产品和武器装备,它的“流动的国土”这一含义背后蕴藏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因此军舰的形象也充分的承载了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宗白华在《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一文中说,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趋于消沉,汉唐诗歌就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而事实证明汉唐的民族势力极强”。[2]艺术是民族的表征,中国的伟大复兴必将在艺术中有所体现,海军题材绘画以航母为代表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伟大复兴的发展轨迹和民族自强精神的觉醒。

参考文献:

[1] 李翔.军事题材绘画的回顾与展望[J].美术,1997(08).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91.

Paintings of Navy Theme and National Spirit

LI Jie
(College of Arts,Guizhou Univeristy,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Contemporary paintings themed with navy depicted the national dream of revival with the important military events as the carriers by polish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realistic ambiance. This kind of creation should always root its theme in establishing national spirit and displaying national unity with graphic documentaries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sketch by highlighting the creation itself.

Key words:navy subject;aircraft carrier;national spirit

作者简介:李 捷(1982—),男,河北南宫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收稿日期:2016-03-09

DOI:10.15958/ j.cnki.gdxbysb.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J2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6)02-0085-05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救援航母”显身手
航母爱出糗
我爱航母
在航母上起飞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