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冰,冯卫星,闫咏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脑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醒脑益髓汤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徐冰,冯卫星,闫咏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脑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90例,其中西医组30例给予西医治疗,中医组30例给予中医方案治疗,联合组30例给予上述西医方案并联合中医方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显著高于中医组及西医组(P均<0.05)。结论醒脑益髓汤联合西药治疗VD疗效显著,在改善全身的功能状况及整体调节方面有显著优势,对于轻中度VD患者智能减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法醒脑益髓汤;简易智力量表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一类表现为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的总称。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具有治病求本、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近些年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应用广泛。已有研究表明醒脑益髓汤对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疗效[1]。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笔者采用了国际公认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2]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并结合中医辨证量表,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ALT、AST、BUN、CR),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其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筛选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2013—2015年的住院及门诊患者106例,年龄50~80岁;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中有关痴呆的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公布的应用国立神经和中风研究会标准(NINCDS-AIREN),确立痴呆存在,病程呈阶梯样进展,有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与痴呆有密切关系,Hachinski缺血量表大于等于7分,从病史,躯体检查或实验室检查可找到证据,神经系统的局灶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脑血管病有证据,患者痴呆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符合临床痴呆评定表(clinkcal dementia rating,CDR)[3]轻(CDR=1.0)、中度(CDR=2.0)标准;MMSE分值10~24分(文盲≤17分,小学≤21分,初中以上≤24分);符合中医辨证肾虚血瘀证标准。排除标准:因头部损伤导致认知障碍的患者;阿尔茨海默病,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4]<7分;患有某些疾病干扰认知功能评价,如失语、视听障碍,包括嗜酒,吸毒或者药物滥用者;癫痫、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脑炎、帕金森氏病或引起痴呆的其他疾病;精神病、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病程6个月~8年,平均3.6年。其中67例有中风病史,23例有冠心病史,67例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史。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36例,大专及以上4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中医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7.80±8.22)岁。西医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7.76±7.07)岁。联合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7.09±7.22)岁。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组尼莫地平(每片含尼莫地平20 mg,山西亚宝药业有限公司)40 mg口服,3次/d。吡拉西坦(每片含吡拉西坦0.4 g,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0.8 g口服,3次/d。
1.2.2中医组口服醒脑益髓汤水煎剂。方药组成:肉苁蓉12 g、何首乌12 g、黄精10 g、益智仁10 g、菟丝子15 g、丹参20 g、川芎10 g、水蛭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各服用200 mL。
1.2.3联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益髓汤,治疗方案与上述相同。
1.2.4其他治疗3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停服其他促智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者常规给予降压、降糖、扩冠、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3观察项目采用国际通用的MMSE量表分评价患者精神状态变化情况。痴呆疗效评价以MMSE得分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积分变化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积分变化率≥20%;有效:积分变化率≥12%;无效:积分变化率≤12%;恶化:积分变化率≥-20%。以病情不再恶化为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例剔除情况治疗期间中医组3例服用了其他促智能西药,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西医组6例未能坚持治疗;联合组5例未能坚持治疗,以上病例均被剔除后重新纳入其他患者,最终纳入90例符合标准且坚持治疗的患者。
2.23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治疗后中医组与联合组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联合组比较,P<0.05。
2.33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西医组比较,P<0.05;②与中医组比较,P<0.05。
2.4不良反应西医组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不良反应4例,出现恶心不适3例,出现腹痛及腹泻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中医组腹部不适2例,未做特殊处理症状消失;联合组头痛、头晕2例,停止服用西药后症状消失。西医组2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联合组出现1例患者肾功肌酐轻度上升,停用西药,1个月后随访正常;中医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智能障碍,其特点为记忆力减退, 计算能力下降,定向力障碍,注意力涣散,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认知功能障碍为核心的智能减退。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属于中医学“呆证”“痴呆”等范畴。《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指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则迷惑渐忘也。”田金洲等[8]认为,痴呆为神志病,乃肾精衰枯,髓减脑枯,神机失用所致。中医认为该病之发生不外虚、瘀、痰等,虚指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气血亏虚,脑脉失养,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髓减脑消;脑为清灵之府,因瘀与脑气不相顺接,故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征,以髓海空虚为本,瘀血阻窍为标。由于痴呆的基本病因为“肾虚血瘀”,根据“治病求本”“虚则补之”,确立了“补肾化瘀”的治疗原则。醒脑益髓汤方中肉苁蓉滋补肾阴,强肝肾益精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主要成分,肉苁蓉总苷可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脑萎缩,保护神经元功能,对衰弱的神经细胞有振奋作用;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现代药理研究其具用抗衰老、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兴奋,显著对抗记忆获得障碍,与肉苁蓉同用,共为君药。古籍记载黄精有“补诸虚,填精髓”的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并降低过氧化脂质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并能防治动脉硬化;益智仁温补肾元,固气摄涎;菟丝子滋补肝肾三者共为臣药,与主药同起补肾填髓之效。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含有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的丹参素、丹参酚,对神经细胞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凝血,促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的作用,能调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温通血脉、行气开郁的功效,为血中气药,性升散,能“上行头目”,善治头脑诸疾,其主要成分川芎嗪有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临床多应用于预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川芎嗪还可通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精氨酸加压素含量而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水蛭含水蛭素,可抗神经损伤,朱亚亮[6]研究发现水蛭可通过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并通过促进细胞及神经髓鞘增殖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活血通络。此方乃补药中之行药,寓泻于补,全方攻补兼施,活血通络。
西医研究认为,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而导致脑机能衰退是引起VD的主要原因[7]。吡拉西坦片为脑代谢改善药,属于γ-氨基丁酸的环形衍生物,能促进脑内ADP转化为ATP,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并增加神经兴奋的传导,促进脑内代谢。尼莫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全身其他部位动脉,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保护和促进记忆,促进智力恢复的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醒脑益髓汤可明显提高MMSE积分,无毒副作用,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核心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本研究证实,肾虚血瘀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因,根据补肾化瘀治则应用醒脑益髓汤可取得良效,明显改善智力,与西医联合效果更佳,明显优于西医、中医单独治疗,具用肯定的近期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冰,冯卫星. 醒脑益髓汤治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975-976
[2]张明园. 量表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内科杂志,1993,13(6):337
[3]John C,Morris MD. 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urrent version and scoring rules[J]. Neurology,1993,43(11):2412
[4]O’Neill D,Gerrard J,Surmon D,et al. Variability in scoring the Hachinski ischemic score[J]. Age and Aging,1995,24(3):242-246
[5]田金洲,刘中垣. 老年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J].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5):72
[6]朱亚亮. 水蛭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作用的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7]谭显靖. 银杏叶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1,22(5):38-39
[收稿日期]2015-06-13
[中图分类号]R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9-0950-0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9.012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2013K12-01-1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JM4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3840)
[通信作者]闫咏梅,E-mail:liuyan84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