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茂
摘 要: 在校园各类课程教学中,只有“体育与健康”才是一门融体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校园体育教学却普遍存在“重体技能训练,轻健康教育”的偏颇现象。这应当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纠偏改错。作者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此作阐述。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阳光教学工程 新课程背景 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把“健康第一”明确为体育课程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活的灵魂要素。这种“健康”式内涵,不仅指学生生理机能方面的健壮发展,而且包括思想心态方面的和谐进步。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始终存在“重训练、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实践、轻理论”等“三重三轻”现象,致使课程活动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收益、低情趣、低层次”的“一高三低”发展态势。体育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和谐健康”的教育思想,坚持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工作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阐述。
1.强调生本因素,积极开展情趣教学活动
体育课程以体能和技能训练为主,身心消耗性较大,如果缺乏兴趣、情感和艺术元素的滋润与膨化,则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教学活动显得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既有效迎合学生求新、求趣、求异的性格特点,又促使他们在体验乐趣中锻炼身心,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和寓教于乐的作用。比如在教学50米跑内容时,可把之转换成“人球比赛”游戏,用球而不是人作为比赛对象,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可采用“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游戏方式。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强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发挥情感智力的学习效应。
2.坚持开放策略,不断注入体育教学活力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可以对教材前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也可把武术操、韵律操和佳木斯舞等一些时尚性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不断丰富课程活动内容。在课的组织方面,取消或放宽某些形式上的限制,做到能放则放、有序放开、放而不乱,这是“开放型体育课”的最直接性体现。例如,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要整队进行,并由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热身,倒不如播放一些优雅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慢跑,或者放手学生自由选择徒手操、游戏等准备活动,让他们自行编组、自行编操、自喊口令。在教学过程中,不必严格遵循“形成概念—纠偏改错—巩固概念—形成技能”的程序化模式,可以从情趣入手,从辅导练习入手,从局部开始。在教学评价上,可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混评等方式结合起来;可采取“模糊量化法”,设立相应层次的评价等级,定性不定量;应摒弃“一根尺子量人”的做法,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为激发学习情感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
3.借助科技支撑,努力提升体育教学品质
教学品质包括教的品质和学的品质两个方面,且分则互损、合则共荣,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在体育传统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教与学之间未能形成和谐互动现象,导致课程活动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收益”的低层次化发展状态。自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登堂入室以来,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储存海量、动静相宜和操作便捷等优势,为校园课程教学提供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全面提升教与学的情趣、水平与品质。比如在行进间篮球单手肩上高手投篮中有很多技术难度较高的动作,跨步拿球、上下肢协调配合、跳起腾空与投篮等,教师不宜放慢示范;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从瞬间观察中快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有鉴于此,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自由自如地“缓放”“定格”与“回放”,还可把易错之处予以突出和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深刻体会和对比学习,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质效与水平。
4.注重心理培育,全面发展健康体育事业
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于两大类,即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反应。尤其是现代初中学生,他们生长于优越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倾向的心理行为,如独立意识薄弱而依赖性较强、自私狭隘而缺乏协作意识、任性娇气而缺乏精神力量等,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而言,既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又能发挥非常重大的深远影响。如在跑步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和精神意志战胜生理上的“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往直前、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再如,在球类等训练活动中,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善于合作、和谐共进的共性品质,这才是阳光健康的体育教学。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阳光体育教学是一项“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艺术实践课题。我们应本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