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
摘 要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额千家万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未来支柱的高校大学生,更应该借此发展契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试航。新技术、新形势为大学生创业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蕴含着未知的风险。只有分析、识别出这些风险,才能使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风险;大学生
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2015 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执行“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年轻是他们的优势,冲劲是他们的资本。他们像初生的牛犊不畏艰难险阻,像初升的太阳渴望成功,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机会,但同时也蕴含着风险。大学生创业者要认真分析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要懂得应该如何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大学生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创业的成败。
1 创业融资风险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创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资金的运用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尤其重要。创业启动资金的筹备直接决定了创业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大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劳动者,他们还需要父母的供养,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交往范围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创业的资金的筹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创业融资有了新的途径——众筹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打开了一扇窗。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资金的安全性、创业者与投资人间的利益分配,等等。
2 技术转化风险
“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是改革开放初期就确定的发展方向。 创业必须有其突破点——技术支撑。大学生创业的技术转化风险,主要是指技术成熟度、产品寿命的不确定或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否能带来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的风险。大学生在选取创业的技术支撑点时,存在诸多困难。首先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涉猎领域比较薄弱和单一,这就局限了技术创新的领域。其次,在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在市场运作、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技术转化风险的具体体现。虽然,互联网技术使时间、空间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更为便利,但是大学生缺乏辨识真伪的能力,这也为技术转化带来了风险。
3 信用风险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道德风险的的根源。创业投资者与创业项目发起人(大学生)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是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美国著名数字预言家埃瑟·戴森曾经对此做出过论断,“数字化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由于互联网社区真假并存,成员间人际关系建立在虚拟世界,十分脆弱。这种脆弱的关系很容是被利益攻破。在难以有效鉴定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投资人把资金委托给创业发起人,中间缺乏相应的担保和监管制度,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此外,如果创业资本是来自众筹的资金,对众多投资的网友而言,他们往往缺乏对投资风险的预估,难以鉴定发起人是否真正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来实现项目,项目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等,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创业者违约的可能性。并且,网络支付的广泛使用,既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又存在着“刷单、刷信用”虚假交易的风险。
4 市场风险
市场是生产或生活资料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个交易平台。创业要想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是否依赖于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创业,产品没有市场是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丰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由满足生活需要转变为满足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如何获得消费者的消费信息,找出其消费习惯,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反复消费?这成为影响创業成败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到学生作为创业者,资金有限、信用一般、社交贫乏、缺乏充分的市场分析,没有预见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没有精确的市场定位等。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大学生可以使用的资源更加具有局限性,要想获得大数据支持,十分困难。同时,虚假网络信息的泛滥也是大数据的可靠性打了折扣。
参考文献
[1]施险峰,陆伟家.浅析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规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林剑.社会网络在创业融资中的作用机理_基于上海新创企业的经验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KurtWagner.中国人为什么对众筹不来电?[EB/OL].(2013-07-22)[2013-08-10].http://www.cyzone.cn/a/20130712/243505.html.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