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梅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学;
本土资源;融合;充实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120—01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支撑下,我园立足实际,就“如何将周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课程有机融合,成为园本课程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拓展和活化了幼儿园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有机融合主题教学,充实课程内容
自实施《甘肃省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以来,为有效地开展主题教学内容,老师们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主题互动墙、开辟区域活动、家长资源等形式力求落实主题教学内容。但随着主题教学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仅仅靠“封闭式”的说教和单一的领域活动已无法满足孩子们好奇、求知的欲望,教学需要放开孩子手脚,让他们自由探索、亲自体验。如,在四月份“寻找春天”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农村周边去踏青,让幼儿用小手刨一刨泥土,找一找刚发芽的小草;到小沟、池塘边看成群的蝌蚪游来游去,一起寻找春天的脚步,真切地感受春的气息。在中班的主题活动“周围的人”中,我们将交通协管员、厨师、警察叔叔、保洁工等纷纷请进了课堂,同时,还让孩子们走出校门,现场观摩他们工作的地方。在大班的“安全小卫士”主题活动中,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消防队,让他们亲自聆听消防叔叔介绍消防车构造和消防器材,观看现场灭火表演,亲自试穿消防衣、戴消防帽,感受叔叔们工作的不易,等等。方法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手段的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主题经验,变零散为统整,事半功倍地促进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二、巧妙结合节日文化,拓宽课程领域
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我园利用这一特点,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同时,将社会实践活动巧妙结合,通过家园互动、亲子共建的方式,抓住教育契机,寓教于乐,增长幼儿的知识,增进幼儿的情感。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感恩妈妈包饺子”活动,让家长教孩子擀皮、包馅,孩子则喂妈妈“饺子”、说感谢与祝福的话语,真正体会感恩妈妈的主题;在“五一劳动”节,请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和社区人员走进课堂,给幼儿讲述他们的工作;在“端午”节,邀请奶奶妈妈们来园教孩子们包粽子、做香包、品粽子;在“重阳”节,带领大班孩子走进敬老院,开展看望孤寡老人的活动,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捶背、梳头、扫地、擦桌椅、跳舞、献月饼等, 让孩子们的举动带给老人们真切的关爱与温暖。这些活动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相比,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三、有效整合本土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我们生活的地方——玉门,素有“中国石油摇篮”的美称,近年来兴起的风电新能源建设、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玉门新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玉泽湖公园、新市区广场、文化三馆、千瓦级风电场、千亩精品蔬菜基地等大型的建筑日益繁多。我们捕捉到这些丰富的资源,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风电场、图书馆、奇石馆、美术馆,游览玉泽湖公园,让幼儿亲眼观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体验家乡文化;还用“百米长卷画家乡”的形式,表现对家乡人文景观的赞赏与热爱,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家乡及建设家乡的社会情感。再如,金秋九月带领幼儿走进园区、走进温棚、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亲自采摘利用高科技培育出的太空南瓜、吊葫芦,体验劳动的快乐。还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如超市购物、参观银行、气象站、邮局等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最大化地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和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培养他们爱社会、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有效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主题学习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将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园将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探索多种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效、更有价值。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