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全邦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范畴;注意方面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94—01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重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范畴
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地读出字音,要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只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不能说是阅读。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地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地读。
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地读,而且包括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
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小学生简单地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能够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创新的源头,钻研的直接动力。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应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抓起,教师应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逐步加以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低年级要经常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他们爱听的故事,并有意识地要求他们复述故事;要动员家长为孩子订阅一些有儿童情趣的小报小刊,并指导孩子阅读;要经常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说说事物的名称、特点、用途等;要利用活动课等时间,教学生唱一些儿歌和背诵一些古诗。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2.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在初步理解阶段,要了解文章内容的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写好注释,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画出来,然后力求把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在深入理解阶段,要理解文章结构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此之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跟同学互相讨论;在最后的消化运用阶段,要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吸收,学用结合。
3.提供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购买图书架,准备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这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和思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话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和自我评价的习惯等等。遇到写景物的课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遇到写事的记叙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遇到写人的记叙文,要想想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姿态和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
5.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应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从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一堂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