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娟
摘 要: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总结了一些想法和思路。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感觉到,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不足。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打破传统模式。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不断反思,又经过课改培训,我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有了深刻的认识。真正感觉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关键。
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优势和特点,而历史学科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关键。在讲述具体史实时,可先布置学习方案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反馈理解情况,经过讨论后教师最后分析概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及相关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讲述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时,可让学生预习有关三大条约。
课堂上就每项条约内容让学生逐一分析危害,得出结论,最后强调是随着社会危机逐步加深而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本质变化。教材中通过不平等条约中相关条款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这不仅使学生知道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能力
我们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历史资源、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为祖国发展开拓进取的能力,在进行中对历史上有作为的人都大力宣扬。如,在讲抗日战争时,我们可以用国共两党的共同抗日,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抗战中军人的勇敢抗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具备坚定的信念。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开发学生能力的各种资源,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为祖国发展多培养一些合格人才、有用人才。
綜上所述,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