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2016-05-30 03:22蒋桂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初中语文语文

蒋桂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70-01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由于性质和特征不同分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既然研究性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呢?

第一,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以情引趣。文学作品总带有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注重建立“情绪潮”才能使整个教育过程弥漫着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并浓化信息的感情色彩,不把知识讲成冷冰冰的真理。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一个巧妙的切入口,一张从前的照片,一曲熟悉的音乐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都能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他们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

第二,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要真正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要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探索、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作统一的授业解惑,因而教师应该着重指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如何收集信息,教会学生会学。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的,学生的自控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组织管理、活动质量的差异,研究的问题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由于语文学科有其多元性、多义性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新世纪的教师素质首先表现在要有民主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要搞知识霸权和知识垄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民主、平等、协商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和学生自由交谈、讨论问题,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要有科学性、计划性。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有限,不同的学生又各有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可以先从一词一句入手,再到某一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书本以外的生活,既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更要关注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生活实践、相关学科的联系。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生活积累少,在研究性学习中,视野就不开阔,探究也就不会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悟,使语文学习的研究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延伸,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研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科学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达到学生好学、会学、乐学;教师会教、乐教的境界。这既减轻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