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青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11-0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爱说好动,行为约束力差,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学起数学课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能满足他们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把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让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善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数学游戏的设计、组织、运用三步策略来探讨如何利用游戏来辅助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第一步:设计策略
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1)游戏要有互动性。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2)游戏要有目的性。任何一个游戏的设计,都有其需要达到的目的和主题。如果一味强调情趣,学生就会沉迷于游戏之中,游戏真正的目的就被抛在脑后了。所以设计游戏时,教师既要考虑游戏的趣味,又要考虑游戏的目的。
(3)游戏要有启发性。设计时我们可以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结合,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受到直观、直接的启示,构建从认识事理到认识数理的桥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音乐游戏,让学生玩抢椅子。每当音乐一停,会有一位学生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马上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游戏启发“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4)游戏要有趣味性。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这样在游戏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5)游戏要有创新性。课堂游戏的设置,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参与能力,游戏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性,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游戏的能力和欲望,设计数学游戏的形式要注意活泼新颖,才能吸引学生参加。
第二步:组织策略
组织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
(1)制定计划。每组织一个游戏,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等,都要心中有数,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
(2)选择形式与内容。教师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集体游戏,小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个别玩的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3)交待规则。数学游戏进行时,必须要交待游戏的具体规则,对参与者和不参与者,都要提出要求,要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例如:这个游戏要认真仔细才能完成等等,使儿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4)进行人员编组。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进行游戏时要把组员分配好,安排好组长及相关协作人员,进行分工合作。
(5)进行活动评价。一个教学游戏的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评价,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步:运用策略
数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要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游戏的最佳时机。
(1)课前运用,激发兴趣。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了能将学生的注意有效的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阶段常常开展小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一堂课的正式进行作好心理准备。例如,我在教学“认钟表”时,课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我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非常高兴,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给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听了很兴奋,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钟。我顺势诱导“你们想认识钟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给新课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
(2)课中运用,促进新知。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觉疲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安排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一年级的“分一分”一课,学生在体会了分类的必要性,学习了“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后,教学时间已过半,这时我安排了游戏“我是快乐小司机”,在多媒体的声乐渲染下,让学生把拿到的交通工具图贴到相应的“水、陆、空”的背景图上。学生感兴趣极了,很快把众多的交通工具按行驶地点一一分好类。这样,课堂“活”了,学生的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不仅掌握了“按标准分类”的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课后运用,巩固新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这就需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习题,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并借助已有的知识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在巩固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如果在这时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再次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候,我经常组织学生玩一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红花配绿叶、“拍手歌”等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加强了计算能力,提高了辨别正误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序组织、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游戏来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我相信数学游戏一定会成为辅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