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探微

2016-05-30 05:08:11李维忠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李维忠

摘 要:小学阶段,教师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为此,探寻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依托源自生活的事件促进真实学习过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48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此种价值观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有鉴于此,品德课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回归生活,即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进入课程学习,逐渐吸纳、提升,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拓展,并使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依托源自生活的事件促进真实学习过程

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目的并非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刻板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诚如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这样看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注重带领学生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回归,也就是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方式,正确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在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方式选择过程中,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使学生增强代入感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获益于知识对其现实生活的实践指导意义。基于此种情形,任课教师应当遴选源自生活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素材,从真实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领学生观察和探讨的视角亦不应仅限于学校,更应该涉及儿童的课外活动,包括家庭、社区、自然等多方面生活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社会性。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做守规则的人”时,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一,即将课间学生离开教室涌入操场的生活细节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对这一现象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如“学生上下楼为什么要排队?”进行讨论。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甚至很多孩子都是这些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有着绝对的发言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势必会更深刻的理解“做守规则的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所熟知的一些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创设问题,如同学之间起绰号的现象、撒谎现象、课间追逐打闹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自身行为的自觉对照和检视,从而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一并实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

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视角,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使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中出现的各类事件,进而作出理性的判断,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健康地社会性发展。我想,既然学习的本质是为了生活,那么以生活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大限度地让知识参与生活、为生活服务,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更易于学生接受。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如上文所述,《品德与社会》课应当通过生活化案例和事件的引入,使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之中,将使学生对以往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形成全新的思考,进而帮助其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增进学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并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够真正指导其社会实践。

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学校为学生邀请了本地一些民间老艺人到校演出,如临泽《民间小调》《眉户》等,使学生对本地的民间艺术形成了完整的认知,进而意识到民间艺术的多彩,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此外,学校通过邀请民间老艺人进入课堂为学生民间小调讲解和教唱,使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手把手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唱,使学生掌握了民间小调的唱法,理解了蕴含的教育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远胜于教师在课上的单纯讲解,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通过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育人,而为达成和实现这一教学宗旨,仅仅通过有效的课上教学时间是难以保障的,鉴于此,任课教师应当注重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以便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使学生突破课堂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和互动中获取知识,受到生活“老师”的教育,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得到强化,并且在实际活动中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想象他们的难处”的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不同的人群,使学生深化对课上学习内容的理解。如要求学生观察上班人群的面部表情,观察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观察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的乞讨活动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近距离的观察中,领会到不同人群在为生活打拼过程中无法言说的艰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采取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蒙上双眼行走、蒙住双耳通过眼睛猜测其他同学的言语等等,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残疾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和不易,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残疾人群体倾注更多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使学生更为珍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浅谈小学品德课与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6(24).

[2] 梁尚吉.浅析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3] 罗士轻.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优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5).

[4] 周秋凤.学贵有疑,疑则进——小学高段学生品德与社会问疑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4).

[5] 郭明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学周刊,2016(25).

[6] 杨云.利用活动彰显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魅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4:49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