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萍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版导学案的编写思路,以及保障导学案有效使用的微课的制作流程及注意点。为什么要重编导学案、编写重点在哪里、有哪些创新点?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化学学科乃至本校其他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均有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导学案;预习;编写;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3-2
在“自主学习、同伴教育”学习模式下,先预习后教学,已然成为了具有木渎实验中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的预习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作为初三首开学科的化学,实验多、现象多、知识点多,再加上同学们几乎又都是“零基础”上阵,如何让学生会预习、爱预习?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降低学生的预习门槛,尽可能让同学们的预习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同时,建立化学备课组可以经久使用的素材库,成为了我们今年备课组工作的重大事件。于是,学案的修改、微课的制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一、2016届专用导学案重编思路
1.为什么要重编导学案?
从2007年开始设计第一稿“导学案”以来,我们的化学“导学案”,历经8年,当年的“讲学稿”,已经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导学案”。我们的“导学案”,凝聚了很多老师的心血,在大致框架和思路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导学案”每年都在修改,每年都在更新。我在2010年10月关于导学案的设计撰写了论文《初中化学“预习文本”的有效设计》,当年这篇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并于2013年1月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应该说,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是得到了广大老师和专家学者认可的预习文本,现在要修改导学案,不是对过去的成果的否定,而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再一次提升,让我们的导学案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学生发展的步伐,紧跟我校学生学习模式改变的步伐。我们的导学案,需要在引导、帮助学生预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2.重编导学案,重点在哪里?
“导学案”,重点应该在引导学生“学”,而这个“学”,是在老师的教之前就发生了的“学”。这个学,既是预习,又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看起来,预习,就是学生的自学。而不同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同;不同的学生,预习能力千差万别,所具备的学科能力也大相径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是“导学案”要发挥的一个巨大作用。可以说,导学案是引导初三学生踏上化学学习之路的桥梁,是帮助初三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学习的助力器。如果导学案不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导学案与习题集又有何区别?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预习宝典”。
3.重编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将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后置。
学习双向细目表是我们学校化学组的首创,本表紧扣苏州市化学中考纲要,将初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并且有能级要求。可以说双向细目表是我们在编写导学案和设计考题时需要重点参考的部分。我们却发现,这么好的东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学生在预习时直接“略过”双向细目表,直奔一道道题目而去,连很多老师都没有去好好研究。
基于此,我们在重编时稍稍做了改变:将细目表放在课堂学习的最后,作为学生的自主评估依据,要求学生自主评估,并在表格下方设计了知识整理区,方便同学们对照双向细目表进行自我评估、查漏补缺和梳理知识点。以下为“知识整理与自我评估”示例:
例1:知识整理与自我评估(对今天学习做个自我评估吧,你能得到几颗星呢?“★★★”——学的不错,“★★”——还有提升空间,“★”——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6.1.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ABC自我评估
1.能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认识乳化现象,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的方法√
4.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知识整理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在这里做个梳理吧!
我们发现,同学们会很认真地对照双向细目表,逐项打星。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会查看同学们的“自我评估”情况,对学情的了解多了一个途径,同时也便于我对学生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增加了预习导引。
任何一门学科,一定要把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体现知识的价值,要让同学们明白,我会什么要学这课的内容?学了有什么用?
作为先于课堂教学的预习,没有了老师的情境引入,在“预习导引”处,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本课时内容的重要性,一下子拔高了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同时还可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相关章节等,让学生每一课时的学习,从预习开始就充满了自豪感。以下为“预习导引”示例:
例2:预习导引
1.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甚至有时我们对溶液的浓度有特殊要求,例如生理盐水,一定是0.9%的,高低都可能带来生命危险。可见,溶液的组成极其重要。
2.预习第六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0~12页的内容,划要点,看微课63,完成“预习探索”。
(3)将预习部分与课堂拓展部分单独设置。
在以往的设计中,我们的导学案经历了很多次变革。一开始我们将预习部分放在最前面,便于同学们完成预习作业。后来发现有的同学偏重于在课本上查找相关答案,而缺乏对书本知识的整理阅读和思考;而且这样的设计,导致预习时按照书本知识从头到尾将知识点过一遍,后面的课堂互动部分,又把知识点过一遍,预习部分和课堂互动有重叠或交叉,影响了课堂流程的整体效果。后来在修改时便将导学案按照知识的整体性来设计,一个知识点按照从易到难一路下来,前面部分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这样知识点是清晰了,但是学生的层次差异大,布置作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要分层布置适合每个学生发展水平的作业,还真不容易做到。要知道一个班级里学生差异很大,不同的班级,也有差异,我们是全校一本“导学案”,“优等生”、“待优生”都是这一本,虽然我们导学案的设计是严格按照从易到难的程序来的,但总归不能很好地满足所有同学和不同老师的需求。
现在的学案,我们将预习探索部分与课堂拓展部分分开来设计。前面是分知识块来进行的“预习探索”,后面是与前面“预习探索”部分对应的拔高部分,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学情,自主选择是先完成预习探索的基础部分再进行课堂拓展,还是按照知识点一个一个从基础到拓展。
二、预习指导的得力助手——“咱家的微课”
在设计学案时,根据学案的课时,我们设计并制作了相等数量的微课,我们称为“咱家的微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微课的作用比较明显。同学们反映,微课不仅可以帮助预习,还可以反复观看,便于复习。
经历了备课组老师的反复实验和修正,现在“咱家的微课”,其制作流程、方法及设计模式已基本固定。简述如下:
1.先设计微课流程,注意看看是否有现成的实验视频可以使用,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拍摄实验视频,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拍摄照片比较容易,可以摆好姿势,拍若干张,然后衔接起来;
2.制作高质量的PPT,这是目前来看,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要花时间的一步工作。PPT要有画面感,文字要精练,配合图片,要设计动作,还可以设计PPT切换方式;
3.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先简单导入,再引出课题,讲清本课知识点即可,最后是小结;
4.之所以取名“咱家的微课”,是因为这是咱们实验中学特有的微课,一课时就是一个微课,一个微课可以有多个知识点;
5.微课不是照搬学案,而是起到辅助作用,就像学案同样也起到辅助作用一样。
三、结语
在整个教学中,预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怎样使“导学案”的使用与小组合作模式更好地匹配,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话题,期待后面会有更多的研究成功,也许那个时候,咱们的“导学案”又会有更合适的呈现方式。我们发现,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往往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的火花出现,只有不断地变化,才会带来更好的发展!是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