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2016-05-30 01:47刘银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刘银兵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解决低效问题,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55-2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发展也一日万里。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的一门课程,也应该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高中基础课程中的前沿。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接触了电脑,部分在小学,或者更早就接触了电脑。他们接触电脑并没有学到实际的东西。而是学到了很多消遣的东西。经常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在他们的心里上机课就是QQ课,或者是游戏课。如何改变这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亟待我们去研究并加以解决。下面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和组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教学策略,对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作一些尝试。

二、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1.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策略。

教材是一个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候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去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针对网页设计的一个单元设计,共16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加以统筹安排,然后具体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保前一节课是后一节课的基础与辅垫,后一节则是前一节的继续延伸与拓宽,从而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的双重把握,保证相关内容的连贯一致,保证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

课堂教学不可能一直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形进行。在我们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我们没在预设到的情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这些都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待它,也许它就能“一石而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和收获。如果对这种随机生成的资源视而不见,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要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师首先要有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的价值观念,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太过在乎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达到而阻碍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要求一定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没有主动的思考、体验,甚至评价,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教师既不能用犀利尖刻的语言去指责可能来自学生的恶作剧,而是巧妙地化弊为利,去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躬下身来用真诚和信任去和学生沟通交流,没有那种标签式的情感教育,却有如涓涓细流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教学实践也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维持学生的兴趣:由于中学生的兴趣具有“广度有领先地位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的特点。如何维持才能学生的兴趣呢?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欢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赞扬、肯定,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课堂学习,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

从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转向学习方法的培养,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现有的作品及其素材的分析,推测该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以往“置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先做后学”或“做中学”,即“置疑”→“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再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示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和人机对话等途径来解决,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包括计算机上的新知识、新软件),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帮助的能力。

三、积极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辅助策略

1.积极尝试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纳入期末考核和其它考核。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高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虽然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很多学校的高一、高二每年都开设信息技术考试,并公布成绩,但这个成绩与高考无关,与学生在班级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生也就不大尊重信息技术老师,课堂教学纪律就比较难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也就差了。

从考核制度上看,信息技术没有纳入期末考核和其它考核,实际上就是缺乏考核制度。而且信息技术考试的分数并不记入期末考试总分。分数上,学生心里,老师心里,家长心里,分数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信息技术考得好与坏,对学生的总分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且信息技术这门课对高考没有多大的影响或许直接没有影响,因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学校也没有或者很少进行考核。于是学生当然就把这门课搁置一边。

2.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学生所学的教材很熟悉,能够驾驭学科知识。这样,即使学生在本来的课堂没有学好,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得到补充或者说复习,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就是使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第二课堂的辅导能力。我想这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需要。

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电脑老师充当着打字员的角色。好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要维护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转、学生机房的管理、一百多台电脑的维修;校园网站建设和维护;还时常有同事家里的电脑运到学校来,要帮忙修理;学校里只要一有活动,就要帮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现场摄影、摄像,然后再刻录,即使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时常有同事来找你。和其他教师相比,他们干的活比一般的老师多得多,但这些细碎的事情在学校领导的眼里是看不到的,也是没有报酬的。他们除了上信息技术课之外,还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做其他琐碎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占用了他们很多时间,所以他们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投入去做课堂的教学设计,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成长。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