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方法蕴含大智慧

2016-05-30 21:01潘文彦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潘文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将“小测验”作为数学教学水平提升的突破口,通过精心的准备增强“小测验”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本文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的意义入手,结合“小测验”类型和运用“小测验”时常见的误区,对利用“小测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测验 初中数学 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见一些课堂热热闹闹,新技术层出不穷,师生互应不断。但在热闹过后,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会发现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或者并不牢固。全国特级教师张祖庆针对这种现状提出“裸课”教学,即课堂上仅一人、一黑板、一粉笔、一群学生的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分关注“教学艺术”而忽视“教学效率”的问题。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见得就是落伍,很多是前辈教师的智慧结晶。许多传统教学中的小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小测验就是其中一种。小测验指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测试习题,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答完毕的一种知识检测手段。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每个课时的时间都比较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长期的小测验,能够使学生养成快速审题的良好习惯,并且在快速答题中,运算的错误率也会逐步降低。在反复的小测验中,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他们的短时间阅读和理解能力也相应获得了增强,由此可以为学生今后大量读取学习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小测验题目,一般都是以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立足点,并与之前学生学过的知识相结合,虽然学生在测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对测验题目理解偏差,致使解题思路不正确或是选择的运算方法有误等等。测验完毕后,学生会翻看教材,找到与测验题相关的内容,判断题目是否答对,还有部分学生会就测验题进行讨论,并在教师讲评后,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当下次测验再有同样的题目出现时,便可避免错误发生,从而为正确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此外,学生测验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能够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由此能够使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1.3 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小测验,除了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之外,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进取心,如果每次测验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对于其考试成绩的提升将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在测验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了确保下次测验不出现错误,学生一般都会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对新课进行预习等,由此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类型

2.1 纠正型小测验

此类小测验是指以学生常犯错误的知识点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形成正确思想为目标所设计的小测验。此类测验可通过对比分析方式幫助学生了解问题本质,弄清不同知识点间的异同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增强数学方法或技巧的运用。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时,可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图片打印在小测验卷子上,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辨析程度,让学生及时分辨图形的异同,掌握知识的本质。又如八年级进行《因式分解——公式法》的学习时,以难度递增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公式法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记忆和辨析,及时纠正其错误。

2.2 浮标型小测验

此类小测主要见于大单元中,帮助学生分解过于庞杂的知识,如浮标一样具有阶段性引领的作用。例如八年级关于《四边形》一单元的学习,由于此单元涉及到的定理非常多,全章涉及到的需掌握的定理就超过二十个,题型繁多。此时以各定理的最基本题型建立浮标,逐步引导,层层落实将有效分解本章节难点,为学生对多个定理综合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小段的学习都有收获,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

2.3 适应性小测验

此类小测验主要以课前小测验的形式出现,多用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有助于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调整为上课的思考状态。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一课时可作以下两分钟的适应性小测验。

通过此小测验可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同底数幂乘法公式及幂的乘方公式,同时为新课的讲授搭建好脚手架,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适应和过渡的过程。

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的误区

小测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普遍被老师所运用,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小测验时存在误区:

3.1 小测验次数过多

一些教师开展小测验的次数过于频繁,几乎在每堂课上均会布置测验题,不仅导致小测验过于随意,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反感,出现厌学情绪或应付了事的行为。

3.2 小测验缺乏计划性

一些教师对小测验设计不够精心,没有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使得测验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削弱了课堂测试的效果

3.3 小测验结果跟进不足

进行小测验暴露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本质,但有些教师对小测验的结果并没有及时处理,只“查缺”不“补漏”或只问对错,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问题累积或思维定势。

4 利用“小测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笔者总结出了课堂测试实施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帮助教师走出小测验误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4.1 合理选择小测验时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测验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小测验的频率一直都是困扰教师的问题。通过对几所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如下结果,在被调查的14名数学教师中,认为每节数学课都需要进行小测验的教师有3人,认为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小测验的教师有11人。其中认为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小测验的教师给出的理由是通过小测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对学习成功的检验;认为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小测验的教师给出的理由是小测验过于频繁,会影响教学进度,并且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测验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甚至产生反感。综合上述教师的看法,笔者认为,小测验的开展应当掌握好时机,有的学习阶段应提高测验频率,有的阶段则可减少测验次数,由此能够获得更佳的效果。例如,在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是代数的重点,与很多知识都有关联性,所以教师可适当加大测验频率,每天变换不同的测验题目,如当天的测验题目为,第二天的题目为。通过2-3天左右的测验,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由此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2 精心设计小测验题目

想要使数学教学中小测验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对测验内容的选择予以重视,若是测验的题目太难,因为时间限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则无法达到测验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小测验题目时,除了要结合教材之外,还要确保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所以要求教师应当对每次小测验的题目进行精心设计,本着从质到量、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测验题型。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部分学生经常会弄错符号,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多出一些类似的测验题目,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要求学生算到去掉一个未知数即可,通过这样的测驗,弄错符号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学效果随之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4.3 充分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小测验时,不仅要考虑测验习题难度、题量的层次划分,而且还要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同一类型练习题所需用的时间,保证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小测验。为此,教师要基于班级学生的平均时间水平确定测验时间,使处于学习弱势的学生也能有时间完成解题,并有机会进行检验。如,在教学完成二次根式的乘除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在测验题上教师可明确各种类型题的作答时间,帮助学生做好时间分配。如:

1.化简(建议1分钟内完成)

2.计算(建议3分钟内完成)

3.解决问题(建议2分钟内完成)

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斜边为,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上述测验时间可以看出,在总共6分钟的测验时间内,教师帮助学生合理划分了不同类型题的作答时间,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测验习题,避免因时间分配不当而造成习题无法全部完成。即便是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成,也要及时将测验收上来,一方面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对及时对测验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有在规定时间作答完成或作答错误较多的学生,教师要在课下找机会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传授他们解题技巧,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4 及时讲解加深记忆

相关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当某个知识学完之后,遗忘也随之开始,这是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以此来加深记忆,避免忘记。鉴于此,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小测验之后,及时进行讲评,这样可以使做错的同学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概念、解题方法进行补充,做对的同学,能够对这些内容加深一次印象,不仅能够避免遗忘,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更好的解题方法。因此,小测验完毕后的当堂讲解非常重要。

以某几何测验题为例,已知D、E、F分别为△ABC三条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如图1所示。教师在讲解这道几何测验题的证明过程时,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通过测验后的及时讲解,不但使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加深了理解,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论证方法。可见,利用及时讲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获得进一步提升。

教师应当在每次小测验后清点合格人数,若大部分学生均能够准确完成测试习题,那么教师可不用再对这些试题进行讲解,减少小测验对教学进度的占用时间。

5 结论

总而言之,课堂“小测验”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但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测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测验时机,控制好测验的频次,避免学生对测验心生厌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充分发挥测验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琳红.新课程目标下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4):99-101

[2]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3):66-68

[3]张卫星.数学小测验:让学路更通畅[J].课程教学研究,2013,No.1705:64-67

[4]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学(上旬刊),2013(11):84-85

[5]廖榕枫.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2016(1):55-57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