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维红
摘 要: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果是想排遣时间,就可以阅读一些文艺类文章,然后细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用句;但是若想在阅读过程中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和主题思想,则需要读者会阅读,分清重点与简读,还能有效避免我们对作者中心思想的误解。方法虽然多种,但运用写作的思路去阅读、分析、解剖文章,将写作与阅读紧密结合,会让我们的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我们的阅读学习。
关键词:英语文章;逆向思维;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94-1
一、抓住段首中心句,解读文章
写作时要求观点明确,要用关键句点明文章的中心。很多文章,作者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者是主题思想,就会在文章或者段落开头便呈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逐步展开进行论述,用更多的实例来为第一句中心句进行解释。反过来,阅读时就可以抓住这些句子,快速解读文章。例如,比如在一篇短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句子:“It was the first day of our winter holiday. All of us were very happy. Why? ”抓住了这一句,我们就可以立刻明白作者的观点:寒假的第一天我们的心情都是高兴愉悦的,接着就应该是谈愉快的原因,可能会从许多细节方面去写寒假第一天的有趣事情,这句后面的文字都会围绕这一句来展开,对这第一句话“愉快寒假的第一天”作具体阐释。这样,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站在作者写作的角度去解读文章,更有利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或词语
写作要求结构清楚,而为了显示结构的脉络,文中会用到一些过渡句来衔接上下文。这些句子或揭示了中心主题,情感的发展过程,或串联前后的内容,交代先后写作的材料顺序,在这些句子之前常会进行一系列的铺垫,然后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渐渐引出自己的观点。作文中合适地使用这类承上启下的语句会给你的文章增色许多。而这些词句又具有一些特征,常见的如:(1)表示顺序的:首先(first, firstly, first of all, at the first, to begin with, to mention first),其次、然后、接着(then, secondly, thirdly, whats more, besides, in addition, ...as follow),最后(finally, at last, in the en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ll in all, bove all, in one word, to sum up, on the whole等),“还有别的像”(nember1,2,3...); (2)提出原因的: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as follows; We have good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reason for this is not far to seek; The reason for this is obvious;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i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3)提示结果的:In short...; it is wiser...; In summary; so...;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等。(4)一些关联词如:not only... but also...(不仅……而且……); but, although, and, or, 等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作者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并寻找这些承上启下的句子,在不断提升他们阅读水平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三、根据写作方式解读文章主题
初中英语阅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其中的完形填空就比较难。文章中空缺出相应的部分,摘取出20个词语来让学生选择填写。针对此类题型,教师就需要在练习课堂上帮学生进行解析,如果完形填空的选文是叙事类的,那么文章的内容就多侧重于事件的过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这些文字前后具有一定的关联,信息也是相通的。例如在这样一篇文章的完形中(下文的空括号是待完形的),就需要逆向思维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内容。学生一看到开头的几句“In his hit song ‘the Long Run,Don Henley sang,‘Who can go the distance? It can be seen in the long run.”就很容易首先想到句中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单词distance(距离)和long run(长跑)。认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谁能跑得远?在长跑中就能看出来。但继续往下读,却发现意思竟然是:Don Henley唱的主打歌“長期”,谁能走多远?它可以在长期内看到的。年轻人走的距离是( )。在这里是一个( )的事实:目前的大学新生入学,远远少于一半( )。怎么会呢?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最优秀的学生。读到这里,学生就已经将自己的思想融合于文章之中,解答这道选择题也就变得轻松了。
四、根据名人及名人的思想来把握主题
文章有没有读懂,关键看学生是否把握了作者的主题观点。有时候,文章的观点并没有一些直观的语句来显示,但还可以借助写作的方式,逆向思考,寻找到解读文章主题的蛛丝马迹。比如,很多时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为自己的观点、情感服务,因为名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权威性与说服力,并且在引用的过程中都会用简单的词语表明这个人的身份,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到这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的成就或者影响力,从而增加可信度、信服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写作的要求逆向推断,顺着作者写作的方向去寻找引用的名人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的内容并结合日常的知识积累来“链接”该名人在这一内容方面的思想、主张,从而“接近”主题。
例如三句名言“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Have an aim in life, or your energies will be wasted.”“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forms of human error is forgetting what one is trying to achieve.”各自表达的什么意思呢?如果对三句名言的作者“John Ruskin(约翰·罗斯金)”“R.Peters(彼得斯 )”“Paul Nitze(尼采)”有一定的了解,猜测其意思就多了一个途径,阅读起来就能起到催化作用,就能向正确的意思“生活无目标像航海没罗盘”“确定目标吧,无目标的人生将碌碌无为”“人最危险的错误是忘记了目标”靠近。这需要平时在中英文阅读中多积累,多试用。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用好这种方法的话,更有利于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有效提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