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辉
摘 要: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近代大学中已包含了学术权力思想与实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大学已经在思想和行动上发展着学术权力。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5-0191-02
目前,在对大学学术权力的内涵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多种定义。特别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涉及的学术权力是我国大学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所拥有的权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大学学术权力的思想和实践。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大学学术权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学学术权力发展的停滞、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大学学术权力的重新起步、20世纪90年代至今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三个历史时期。
一、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学术权力发展的停滞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自身的改造。从1951年起我国开始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通过1952—1953年两年的院系调整工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旧制大学改组成新制大学。周恩来同志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培养了大量的新知识分子,今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1]。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学艺术和发展科学的方针。但是建国初期,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致使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发挥的作用很低。1961年,“《高校六十条》没有对学术人员参与学校事务特别是学术事务管理有新的规定。”[2]
1966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党“彻底揭批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的领导权”[3]。1969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推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理体制,将大多数大学的管理权下放到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领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大学管理混乱不堪,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正是世界科教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本可继人工合成胰岛素和原子弹试制成功等等重大突破之后,在科教方面直追西方发达国家。”[4]
可见,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在经过对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大学走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大学办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是为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同时,大学的学术管理被纳入政府集权管理体制,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停滞。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学术权力的重新起步
1977年5月,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著名讲话,为我国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学术权力在高校中的发展尤为显著。为了提高师资质量1979年试行《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责做出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建立学术水平评价尺度和制度,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法律依据。1983年9月8日,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出发,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这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开始下放一些高校办学管理权限,致使学术权力得以在大学管理中发挥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明确了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改革思路,大学学术权力得到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学术权力发展的关键期。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高等学校的自主权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规定了各级政府要保障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资格,还对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做出了保障。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依法加强对举办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5]我国大学中教授委员会的建立,降低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矛盾。
20世纪末,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开始告别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发展道路。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高等学校逐步呈现出有利于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的良好态势。”[6] 2000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在我国率先施行了教授委员会制度,而同年6月出台的《东北师范大学院(系)教授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为教授治校搭建了组织框架。之后,苏州大学等也纷纷制定了教授委员会章程,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的基本定位是基层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和非学术事务的审议机构,主要发挥决策和审议功能[7]。教授委员会制度的实行,使中国大学的内部学术管理体制日益完善。2003年5月,北京大学推出高校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有关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学术委员会等机构掌握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一时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在深入地进行着教师岗位评聘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的学术民主管理机构陆续得到恢复重建。如:各大学普遍设立了学术员会、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尽管这些组织所行使的学术管理权是有限的,但不可否认,教师民主参与学术管理的权利开始受到重视。”[8]
总而言之,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经过了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学术权力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53.
[2] 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
[3] 黄崴.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2.
[4] 谢雪峰.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9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9-10.
[6] 毕宪顺.权力整合与体制创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2-73.
[7] 张君辉.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的类型与功能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6,(4):53-57.
[8]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3.
Abstract:History of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o u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modern university has with the academic power thought and the practice.Befor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Chinese university has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power in thought and action.And after founding of new China,university academic power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 in country.
Key words:new China;university;academic power;development history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