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芳 郭孝鹏 李奉权 胡启托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在国内悄然兴起,并深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本文分析了传统医学统计学的存在问题,并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微课;教学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应用性科,它是医学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1]。其内容严谨、逻辑严密、抽象性高,而医学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不足,因此,学生对医学统计学产生畏惧感,最终导致客观上对医学统计学没有学习兴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在国内悄然兴起,并深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进行探讨。
一、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围绕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启发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难以培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最终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手段主要以传统的黑板授课和多媒体授课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最终导致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体现出医学统计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比较抽象,大部分医学生对数据及其分析方法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难于理解医学统计学的真正用途,只会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能力差。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教学资源等的影响,实验课时难以满足医学统计学教学要求,难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软件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例也多以书后的练习为主,学生仅按照老师的讲解或书中的步骤机械地完成软件操作,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3.与相关专业整合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例子常应用于不同专业的讲解,难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不能正确地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解决问题。
二、微课的特征与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2]。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存储容量小的特征[3]。因此,微课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兴趣需要和学习过程需要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微课视频是一种在线学习的方式,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纪律的约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校园、Internet等网络环境,利用便携设备在线观看视频、阅读教案和课件等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可将网络资源与空闲时间有机结合。学生下载微课视频后可在课堂外的任何环境(如公交、操场等)下观看,使学生建立移动学习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主动性。
2.有利于把握重点内容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微课视频是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脚本、拍摄和制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理解的重点、难点,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微课视频反复观看,从而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微课视频包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创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除了包括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视频外,还包括相应的微课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评、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等信息[4],构成了一种半结构化、主题明确的教学资源应用“生态环境”[5]。基于微课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优势,在设计和制作医学统计学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微课主题明确,内容简洁。设计微课时,主题要清晰明确,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内容要简洁凝炼。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上应该围绕某一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讲解[6],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按照知识点进行切割,把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例如,在讲解假设检验时,可根据内容将重点和难点分成多个视频,即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如何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P值意义等多个“颗粒化”视频。
2.微课制作多样化,形象化。微课视频必须能辅助课堂教学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微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多应用多媒体动画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还要考虑如何运用简明扼要、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在每个视频中将知识点讲解透彻,从而帮助学生能理解和记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重、难点时可选择讲授式微课;给学生们解疑答惑时可选择讨论式微课;讲解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选择关联式微课。
3.微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微课作为新型学习理念,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医学统计学微课的设计理念、功能定位、制作技术、开发模式等环节不断更新、完善。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与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实践来促进该课程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使微课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5]。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运用到不同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微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微课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医学科研能力,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医学生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发明,丁宁,范大志,等.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初步实践[J].安徽医药.2014,18(1):210-212.
[2]苏小兵.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6]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