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潘珂 程林松
摘 要:在我校国际班研究生课程《油层物理》的教学中,建设全英语授课课程,优化精简课程内容,通过教师全英文启发式、互动式讲授,专题讨论、学生自主调研、请专家讲座、过程化考核等方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锻炼研究能力,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助能动性,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油层物理;研究生;课程教学
当前我国石油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要求石油石化类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中国石油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石油高校,提出了“全面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这也要求研究生人才培养逐步达到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全英语课程亟需建立,建设全英语授课课程是推进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鉴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石油工业走向海外战略的迫切需求,石工学院业已建立研究生国际班。但目前国际班的全英语课程大都邀请海外学者短期来校授课,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并非全职在我校任教,导致授课时间高度压缩,学生往往需要在几周内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创新性、自助能动性难以得到培养;另一方面支付给海外学者的费用也较高。在此条件下,石油工程学院目前也正在积极准备开展新的全英文课程模式,即由具有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对主干课程开展部分全英文课程。
《油层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美国众多知名石油院校均开设《油层物理》研究生课程并且必修,如: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图尔萨大学等,同时也是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科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石工学院已经开设《油层物理》本科生全英语课程,授课对象针对水平较高的创新班;目前打算开设研究生全英语课程,授课对象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国际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在课程设置结构上,改变研究生课程教学特点日益淡化,成为本科教学的简单延续这一现象。[1]
一、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全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本次课程教学探索最重要的部分。在完成全英语教学的同时,确保完成教学计划,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为此,重新定位了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系统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要进行重组,将精讲、概述和自学有机结合,并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同类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课程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的把握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与英语交流运用三者有机结合,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调研,帮助学生对此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批判。
二、设置专题讨论,强化研究性教学基础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大胆地提出对于问题的独到见解;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时间,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以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为依据,设计和构造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关的、或与石油工程现场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的理解,达到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融会贯通,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增加调研环节,加强研究性能力培养
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以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国际前沿研究热点,设计课题,进行课外调研,就课程研究新热点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新技术调研成果撰写综述报告,以小组或个人在课堂进行研讨和交流。领会理论与科研前沿以及先进生产实践的关系。每次调研成果研讨设计1学时,以3人左右为小组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研究性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选择调研的方向,检索文献,筛选和精炼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对课题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自我的主动性得以建立,对课程主干内容以及延伸内容的兴趣逐渐浓厚,这个过程带来的经历会逐渐内化成科研素养,日后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的时候会更加自信。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的弊端已为广大授课教师所充分认识,因此对传统单一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设计“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文献调研大作业”、“期末考试”、“课堂测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随堂测验”的比重,计划在每节课结束时提出课后预习的内容,下节课的“随堂测验”考核的就是预习的内容,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程知识的衔接性,同时也代替了“课堂考勤”。对考试方式的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考试之前突击的现象,平时的表现和综合实力更加凸显,学生的主观的勤奋努力与客观的聪明才智都能反映在分数上。
五、结语
考虑到《油层物理》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新的授课形式对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研究性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灵活的指导方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国际班研究生《油层物理》课程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持续的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晨晨,樊金生.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践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9).
[2]谢榕,刘晨,卢冰.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9).
[3]李红军.《有限元分析》课程全英文授课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