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敏
摘 要:创业型中小企业由于在资源、资金等方面受到限制,其发展壮大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如何根据自有资源,制订正确的战略计划并实行战略管理,成为了这类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确定或反映创业型中小企业目标的决策,规定业务或服务范围的决策,确定其将要成为何种经济组织的决策以及应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做出何种经济贡献的决策等。在介绍企业战略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战略管理的实施及相关各类注意事项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11-03
战略的含义是组织或团体的领导人为满足其生存、发展以及壮大的需要,通过对其所在的外部环境因素及所拥有的内部支持、资源条件的综合分析后,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其目标的途径而制定出的整体规划。同时,试图经过对各方资源的归纳及高效利用,从而实现提升市场价值目标的商业行为。
创业型中小企业,指的是现阶段正处于创业时期,但依靠其本身的某种突出优势如技术领先、资源垄断等而可能在未来展现出潜力、具备不断发展的能力、收获高投资回报的创业企业。创业型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比如公司资本不够雄厚、人才不足等[1]。为此该类企业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首先必须拥有切实可行的长远目标,明确企业的使命,这也是企业决策者所要处理的第一问题。
一、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的构建
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应通过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拥有的内部资源条件整体分析后,需要对未来发展进行评估并创建出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明确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愿景
企业愿景是组织发展的蓝图,它描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决策者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长期性答复与保证。通常来讲,企业的愿景一般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促进企业的繁荣与昌盛,员工能够敬业乐业和使客户心满意足。它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的根基所在。
(二)明确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使命
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使命是建立在企业愿景之上的,清楚详细地明确了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范围内所能经营的活动与其层次,详细地定义了企业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品牌形象等。它说明了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理念,为企业目标的明确和战略的设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企业在尚未制定出战略时,需要先明确企业使命,同时要依据自身条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来展开深入详尽的考虑。制定出的企业使命应合情合理,需让企业工作者理解并因此怀有强烈的自豪感,愿为使命不断奋斗。
1.对国家的使命。依据现实国情,创业型中小企业应认真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怀有报国之情,对接国家的能源战略,提供有保障的经济产品,达到社会的要求;合理、按时依法纳税,支援国家建设,为国家利益的长期化和最大化做出贡献。
2.对社会的使命。不做不利于社会安定的事,共同维护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以实际行动支援公益,创造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社会。
3.对企业员工的使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为员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提供机会。从各方面入手,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功果实,提高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与自豪感[2]。
4.对相关利益的使命。通过合理经营及不断的创新,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帮助合作伙伴获取合理合法的经营收益,为项目投资人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朝着互利共赢的目标不断努力。
(三)确立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目标
目标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实现其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缺乏目标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指引企业航向的灯塔,是不断鼓舞员工奋发努力的内在动力。对创业型中小企业来说,在确立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明确任务、职责和具体的经营活动才是必经之路。没有确定的目标,企业的使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企业的目标包括不同的层次,这对创业型中小企业来说也不例外。首先是由社会赋予的目标,如企业致力于提供为社会所需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考虑到商业道德、可持续发展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目标等。其次是企业的整体利益目标,如增加经济利润的目标,改善员工生活、保障员工劳动安全的目标,创造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的目标[3]。最后是与企业内部员工相关的目标,如提高员工的工作报酬水平的目标等。
二、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计划制订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从战略高度出发,对企业的发展道路影响重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宏观经济的急剧变化从客观上促使企业以长远的眼光,在充分考虑各类相关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出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不同于年度、月度计划,涉及到更多的未知因素。创业型中小企业制订战略计划,其目的是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成功的可能性。站在企业的角度,在具体的经营活动开始之前,面向未来的战略计划就应先行制定完成,并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之后的实施中则需要公司全体成员的有效配合,因此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员工了解其行动的方向。在实际中企业决策者为保证企业的积极发展,需要了解战略计划的相关内容,并制订出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的类型
1.全面计划,即在战略期内涵盖企业方方面面的计划。全面计划的制订条件包括:具备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信心;对完成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有一定的把握,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所估计;保证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金、原材料;了解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并使其可“控制”。
2.渐进式计划。与全面计划完全相反,这一计划强调企业发展中存在各类不确定因素,提出企业的目标应具备动态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
3.选择性计划。这种介于全面计划和渐进式计划之间,结合两者的特点,列出主要的计划大纲,并不涉及近期的具体计划。
俗话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在科学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信息流通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这给创业型中小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领导者应当站在未来的角度,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总体谋划。
(二)战略计划的制订过程
战略计划的制订,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设立企业总体目标。一般情况下创业型中小企业大多经营单一,总体目标不能太复杂。第二步,制定经营战略方案,具体包括制定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提出经营战略与下一年度的临时目标。明确战略方案可以使创业型中小企业员工更加明确自身的主营业务和发展的方向。第三步,制订中长期计划。为了明确今后的经营重点,创业型中小企业领导者应制订出3—5年的中长期计划。但由于在创业阶段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等限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全面发展。所以,在制订中长期计划时,企业应侧重于整合内部资源进行专业化发展。第四步,合理分配资源。对创业型中小企业来说,内部资源数量有限,怎样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要做到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进行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并符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
(一)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实施的原则
1.适度合理的原则。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有时缺乏经验参考,而需要执行人员进行创造和革新以促进过程的有效衔接。其中若因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战略内容或特征发生改变,应当明确的是,只要不妨碍总体目标及战略的实现,就是合理的,就可以被采用。
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企业战略的实施应当在高层领导人员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进行。这是促使资源的分配、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的沟通及控制、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各方面相互协调平衡的有力保证,不至于出现责任不明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等问题,进一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3.权变原则。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事情的发展轨迹与原定计划有所偏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应当积极应对,将原定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实际变化,并且要充分了解可能造成的后果、制定好替代方案,提高企业的危机应变能力。
(二)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模式的选择
实施战略的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是战略计划真正付诸行动的阶段[4]。创业型中小企业决策者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战略模式来实施战略管理,并使战略产生效果。
1.指挥型模式。指挥型模式是创业型中小企业决策者在制订出合适的战略计划后,要求员工严肃认真地执行,同时自己也加入到计划实施队伍当中,接触现场,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为制订下一阶段的战略计划积累经验并提供依据。
2.变革型模式。变革型模式是创业型中小企业决策者将工作重点放在战略的实施上,在企业各方的帮助下,以实际变化为依据,不断进行变革,完善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动态性地调整经营范围,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成功实施战略的机会[5]。
3.合作型模式。合作型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集思广益,将其他员工纳入到战略制定与实施问题的队伍中。这有利于决策者听取并分析、利用基层员工的意见,不仅保证决策时所获信息的全面性,同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员工支持,促进企业战略进一步有效实施。
4.增长型模式。增长型模式是创业型中小企业决策者鼓励其他管理人员制定与实施自己的战略,然后从中取优。这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寻求创新机会,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价值。这种战略集中了高层员工的经验与智慧,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战略过程中并不是采取单一模式,而是倾向于将以上四种模式进行交叉或混合使用。具体采用何种模式,则取决于企业经营现状、发展变化的速度及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等因素。
(三)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的控制与评估
战略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实践的,企业只有加强对战略执行过程的控制与评价,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完成战略任务。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控制系统、监控绩效和评估偏差、控制及纠正偏差三个方面。
创业型中小企业在选定战略模式,将战略计划付诸于行动之后,不能单纯地坐享其成,而是要认识到,战略实施不是简单的实施与收效,而是一个需要从大局进行把握的长期的控制过程。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各项计划的实践应用都会带来一系列反馈后果,既展示了计划实施的效果,也提出了还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因此,决策者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进度,利用反馈的结果对整个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并且在每一阶段的最后都要对各项战略计划进行评估,为以后战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经验。
四、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由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所组成,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保证各类细节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一)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精神是协作精神、奉献与服务精神和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通过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使组织高速、有效地运转,使得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进步[6]。为此,创业型中小企业在战略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团队的长远发展中,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对团队的认同度,使其在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彼此实现有效沟通、积极协作,为实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检查机制
创业型中小企业要建立适合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关于战略目标能否落实和其落实状况,检查与反馈是关键一环,缺少有力的监督检查的战略目标最终只是口号。建立并完善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的并适合于企业状况的战略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不仅可以督促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提高,推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系统的健全与发展,为实现战略目标、完成企业任务做出贡献。
(三)防止盲目多元化
创业型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在发展中要依照自己的优势资源来凸显核心专长,制定发展战略,并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的运营能够明确指出企业的经营领域,使企业能够在某一领域内以较高的工作效率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建立起相对长久的竞争优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一些企业会选择多元化经营,开拓新的市场来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但要注意的是,盲目的多元化经营,不仅对规避风险无益,还会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本身规模、资金等方面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影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有效分配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导致资源的分离,最终使企业在竞争中失败。
(四)加强创业型中小企业间的联盟
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战略联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创业型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环境中由于其资金、人力、物力能力不算优异,若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唯有经过不断挖掘、开发内部资源才有可能做到。但是内部资源毕竟有一定限度,企业本身的资源总量会限定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高度与速度[7]。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的相互竞争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战略联盟可以将资源的劣势转化,将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对投入要素的合理使用,同时技术上的创新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会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五、结论
战略管理是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方向性、多元性等特征的一种管理,应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论相结合对战略管理进行指导。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中潜力无穷、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由于资源、资金、规模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该类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用战略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从全局的高度来把握企业的进度、指导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具体而言,要充分、客观地分析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科学地制订战略计划,脚踏实地并与时俱进地实施战略管理。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反馈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战略管理过程,实行精准把控和评估。在制定战略、落实战略的前提条件下,确证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变,并巩固当前地位,进一步研发、革新尖端产品,拓展新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在复杂而激烈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 陈忠卫.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 王璞.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王平换.企业战略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 马瑞民.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 谭开明,魏世红.企业战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7] 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