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松
【摘 要】初中物理课如果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情感的“鲜味”,在实验中提升对学习兴趣的“鲜味”,从训练中解决学习困难以“保鲜”,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 新鲜感 学科情感 学习兴趣 学习困难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多数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对该门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让刚教物理的年轻教师感到很兴奋。但有经验的教师明白,学生的这种兴趣如不及时深化,很可能会渐渐失去,进而会对物理学科产生畏惧、厌学的情绪。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的最初兴趣始终保持新鲜感,即“保鲜”。教师不仅要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还要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差生,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学久了更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上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情感的“鲜味”
学习兴趣总是与学生对学习内容与方式的一种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学生初次接触学科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享受欢乐和分担烦恼,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科情感的“鲜味”,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老师鼓励的话多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做小实验,上网查查资料,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对学习也会更有兴趣、更积极。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变阻器》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我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察电路图并进行操作:在电路图中把变阻器接入两个线路中,共有几种接法?哪些接法能够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不能改变电阻接法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后得出:共有6种接法,其中的3种方法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而接其中一个相当于接定值电阻,接另一个相当于接电阻很小的金属棒。这个结论是学生自主研究得出来的。我紧接着追问:上述六种接法中,只有前四种为正确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这些接法有哪些规律?学生答:正确接法为金属棒和合金线各一个接线柱接入。我不急于肯定,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确定哪部分电阻接入电路呢?有何规律?学生再次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接着我出示变阻器的4种接法让学生观察。学生明白了:接入电阻取决于下接线柱,与上接线柱无关。学生在富有灵性的“鲜味”十足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这部分知识。
二、在实验中提升对学习兴趣的“鲜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燃烧点时,课前我布置让学生进行“纸盒烧开水”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后,再进行新知的教学,自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得出了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内化而来的,而不是教师外部给予的,成效会更好。
如在“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尺子分别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假如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作用。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从训练中解决学习困难以“保鲜”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而对“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这些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让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在强化训练中,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对物理课保持一种“新鲜感”。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