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杰
摘 要:解决高中数學问题时,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除了受学生自身的智力、想象力、处理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外,心理因素也绝不能忽视。尤其是对于面临高考,身心飞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注重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稳定的心理品质就更加重要。
关键词:心理暗示;依赖性;意志力;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过去长时期的学习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考习惯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固定化的思维策略。这样的思维定势会给数学带来利和弊,利表现在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弊端就是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性和习惯性,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交汇性问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另外,学生本身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曾经数学不好,以后也不会好。有这样心理暗示的学生不占少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或者说,表现为学生的懒惰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述,同时希望教师提供详细的解题示范。习惯一步步的模仿,不会自主学习,过于依赖教师。不能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解题问题。这种依赖心理大大减弱了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通常以学习者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而高中生又缺乏学习意志力,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有的学生会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意志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及其教学涵义[J].数学教育学报,2004(01).
[2]李善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0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