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6-05-30 10:48:04田菊会刘辉李含章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田菊会 刘辉 李含章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逐渐认识和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大学教育管理者也逐渐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全新概念,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更多新的内容。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性,通过调查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所具有的特殊性,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从而构建适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物资生活的极大丰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的同时,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现代观念深入人心。201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其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等七个方面,强调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就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经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从办学规模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近些年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合作办学本身的特征以及此环境下学生自身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科学系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条件。

河北省近年来先后有多所高校与国外对口高校开展普通本科层次中外办学合作。本文通过对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部分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310份。通过调查研究,对特定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能力有了全面、客观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现象和问题的规律及成因。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是多文化的碰撞,是东西方文化、中西价值观、多种思潮的交汇中心。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至少一种外国语言,具备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能力对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当代大学生普遍遭遇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承受比普通大学生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通过了其特殊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一)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在与其生活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发展形成的。因此,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内的高校学生具有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教育的中西结合性及绝大多数的城市生源等特点。从310人的抽样调查中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中,课程有近70%由外教主导。这些特殊因素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些方面心理问题方面,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因合作层次的区别,对学生的质量要求不同,即使同批次录取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根据合作办学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质量要求不同。而且,同一批次学生,因专业、录取条件的不同,录取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也有很大差距。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68.6%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同时,调查还显示,学生家庭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其中,来自于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学生分别占52.2%和40.4%。而且,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其中,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占据70%。因此,缺乏学习主动性,语言能力薄弱的学生在语言课以及外方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心理不适与逆反心态,产生不同程度学习困难,可能会出现降级、重修,这些问题最终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近感,学生选择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4.6%。同时,由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对学生过度保护,都使中外合作办学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脆弱、敏感等问题。在与教师、同龄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又产生消极影响。

(四)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而且在面对挫折时,不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问及学生是否受过很大挫折,能否面对挫折时,45%的同学表示所受过的挫折,但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而剩下30%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挫折。同时,在问及学生遇到挫折,是否依赖朋友时,61%的学生表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完全依赖朋友,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并不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对待。

综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其特殊性,跟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如何迎接挑战、构建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现代中外合作办学下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观念创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将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整个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想协调,在遵循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特殊性。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备创新思维、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其心理发展发育特点不同。因而,相应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也要调整以适应特定学生人群的这些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在双校园模式下可能会有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利用各种工具,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最终形成人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人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面。因此,通过积极的宣传,最终获得领导的关注、广大教职工的支持,从而使得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得到更大的鼓励,能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学校主流思想的支持,同时配有“双导师”制下教师的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的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会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理解心理健康。

(二)、制度明确,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制度保障是顺利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主管部门需针对本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及时出台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例如常规的工作管理制度,心理咨询人员培训制度,督导制度等,明确规定党政部门应当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措施,多方面给予支持。

(三)特设机构管理与多层次团队合作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建成一个与教学、学生部门并列的科室部门来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明确辅导人员专业定位。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大多是基层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未受过训练,不懂心理学知识,实际很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在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学生可能面临自主学习动力较差,人际关系协调困难,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而且,由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实现专业化的管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学生数量众多的情况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同知识和技能,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心理学专业知识。跨职能团队发挥成员各自优势,促使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跨职能团队是指不同技能、不同任务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这一目标。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心理教育团队是指教育管理不同领域中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合起来,共同研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团队成员主要由校内专职辅导员、外籍教师以及外聘校外专业人员组成。中外合作办学中,课程的教授大部分是由外籍教师完成。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外教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与我国高校教师存在差异。充分发挥教育合力,为学生配备“双导师”,即外籍教师和高校辅导员,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接受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同时,其视角更加开阔,从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四)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平台,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畅通

由于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而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最常用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涉及双校园培养模式,学生未来很可能出国,在国外继续学习。这样一来,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联系,尤其是可以使在国外学习的同学获得帮助。因此,通过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放置在相关信息板块中让学生阅读、分析,在网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尤其是国外学习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难题时,越过时间、空间难题,通过网络平台,在老师、家人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调适,释放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秦伟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评价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罗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

[3]张伟亚,程族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5).

[4]赵允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12).

[5]罗栋,唐佳海.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6]王春鸯,高红星.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文化冲突与德育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2008(6).

[7]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1号.

[8]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80.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41:10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5:15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