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基本思维逻辑

2016-05-30 03:03接剑桥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没有规则的教育是无序的教育,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高职院校加快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教育,应依循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国家法治相融合,与学校制度、道德教化相吻合,与行为规范及至规则意识养成相结合的路径依赖;搭建实体平台、体验法治魅力,在宣传信息平台与制度实体设置上要突出,并实现创新,这是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动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高校治理法治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治理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54-02

近几年高校师生犯罪率开始攀高,即法律界警示的新“两高”现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以来,在教育行业已经全面推行了依法治校;强化教育法治,亟待高校法律制度的健全;加大高校法治宣传力度,急需提高领导的重视度、师生的参与度和社会的影响度;加快建章立制,从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形成文明守法的规则意识,需要加强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宣传与渗透,从而发挥法治文化的正能量,营造立德树人的新环境。

一、问题缘起的导向思维逻辑

来沪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及学习四年多,最让我纠结不息的是:学生在请事假、病假,交学杂费,申请、领取奖助勤贷,等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谎言!青春是唯美的,真诚的生命不需要伪装,然而面对部分新生代美丽的人生却充满了龌龊的谎言。当考试作弊成为正常;当欺骗奖助勤贷成为一种显摆;当逃课、违纪等诸多谎言成为一种自然,甚至养成了一种习惯;当谎言挑逗着诚信;当欺骗成为时尚……最让我深刻体会并极为困惑的是:他们面对违纪、谎言而从容自若,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我们的价值理念又稀释了什么?我们这个以本分、守成更以诚实信用而自豪的民族中的传承文明,如今面对部分新生代到底蕴含着多少“水货”?做人的品格里也可以掺杂、稀释人类灵魂的“三聚氰胺”吗?

在疑虑、追问中,我不断地求索,进行实证,在责任的理性里,基于专业的贯性思维,沉重的学术使命感,激发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在法制无涉的校园灰色地带,需要道德的教化及规则的养成;在国际化大都市、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市,尤其是高职院校出现或多或少类似的现象,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研究。毕竟没有规则的教育是无序的教育,法治文化滋润规则意识的养成,讲诚信、守规则使人一生受益良多。在对规则的探讨中,尝试重新捡拾可贵的文明,凭借一个法律人心底弥足珍贵的理性责任。

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取向思维逻辑

在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加快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指针,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与学校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宣传与渗透,来实现“三个”方面的融合,收到“三个”方面的成效,从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依赖。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通过采取APP+法治、互联网+法治、法治易班(E-Class)、法治微博、在线维权等时兴的、校园可利用的宣传平台,以及专题讲座、橱窗展示、法律电影、庭审纪实、普法活动、师生法律知识竞赛等选择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普通方式,通过成立大学生维权中心、学生申诉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小组和法律辩论社、编制像“法制或法治看点”等期刊读物这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所依赖的基本形式,对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尤其是教育(高职院校主打现代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渗透,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开展多种活动,加强组织引导,结合像《学生守则》等实际制度载体深化校园制度建设,吸纳师生代表进行提案,参与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编撰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人手一本,开展教职工学习与研讨,为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举措推动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学生手册(主打学生文明守则)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使学校的建章立制接地气、可持续、能长效,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实用价值;而不应进行制度移植或制度大拼盘,更不要让校园制度沦落为墙皮制度或书存品、应酬物,着力推动校园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且实际、实在、更实用是这一课题所追求的基础价值。

三、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融合的价值指向思维逻辑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各项举措应与价值观相契合,与依法治国相融合,与高职院校实际相结合,要突出并实现“三个”融合方面的特色,才能够吸引人、教育人,完善进而完美人。

首先,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契合。在学习和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融入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之中。例如:吸纳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制度建设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合理性;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使受到违纪处分的学生得到公正的待遇和法律的保护;成立大学生维权中心,在依法治国的当下,在一个权利觉醒的时代,认真对待学生的权利,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和守法观念;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小组尊重教职工的权益,使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庇护,进一步体现法治在劳资双方的平等和自由;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操守,让教师们敬岗爱业,开展诚信教育,体现师生平等,注重团结友爱,逐渐形成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其次,实现国家法制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相融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化相吻合、行为规范与规则意识相结合。再次,推动学校管理与服务形成制度化特色,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最后,将师生的职业伦理与职业操守融入高职教育之中,这是规则养成教育的基本路径依赖,是这一课题研究并能付诸实施的基本特色。

通过核心价值观、国家法治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法制教育与道德教化,行为规范与规则意识养成,等等三个方面的融会贯通,营造出校园法治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法治文化的学习、研讨和参与制度建设中,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认识到制度的价值,从学校领导到广大师生渐续养成并遵循规章治校、依法执教、规范行为、规则做人,养成守法观念,具备规则意识,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形成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这是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旨所在。

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趋向思维逻辑

搭建实体平台,亲身体验法治的魅力,是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创新载体。

在宣传信息平台上要突出创新。对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宣传和渗透需借助法律电影、庭审纪实、法治微博、在线维权、法治易班(E-Class)等信息平台,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中,领悟法律的真谛和制度的价值,同时借助网络空间、法律服务等途径,传递法治文化信息。

在制度实体设置上要实现创新。例如成立大学生维权中心、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小组和法律辩论社、编制校园法制或法治看点等期刊读物这些基本形式,让师生都感受到校园制度文化的实体氛围,增强维权意识和对学校制度的认同,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五、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向的基本思维逻辑

通过加强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形成制度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逐渐推动学校管理与服务形成制度化,即学生工作注重人文化、教育教学要求规格化、组织纪律讲究规范化、管理依据形成规章化、师生维权遵循程序化、政策文件信息公开化、班级治理依靠民主化,从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为了教育的中兴与师生的福祉,我们的教育行政机构必须自责,即自我问责;为了教育的自主与自由,我们的教育领导者必须自律并自束,即自我约束。有规则可循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教育出守规则、讲诚信、重法治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有规则可循的教育。从依法治国至依法治校(注:如果可以这样演绎的话)的基本蕴含上讲,教育的功能在于引领人的行为,提升人的素养;教育的本质是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教育的作用在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构建社会诚信、友善、和谐的一种生态;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于敬畏人权,教人心意向善,实现人的本我。我想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应在这里。

参考文献:

[1]接剑桥.法治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路径依赖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2]黄强.人文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200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