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6-05-30 21:18华文深周冰徐春梅刘杰张雏任宏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培训质量国防生教学改革

华文深 周冰 徐春梅 刘杰 张雏 任宏岩

摘要: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肩负着国防建设的重担,国防生任职教育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防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国防生任职培训体制的改革,许多专业的培训时间缩短到三个月,导致承训院校在具体施训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问题。面临这种新形势,为了保证任职培训取得预期效果,本课题采用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参训国防生实际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围绕着培训时间缩短带来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从课程设置、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到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统筹协调,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改革措施,使任职培训效益和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国防生;任职培训;教学改革;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38-03

一、引言

国防生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早在1999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国十多所重点高校全面展开。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2]。目前签约国防生培养的地方高校有百余所,在校国防生人数达数万人[3],并有一大批国防生已经从地方院校毕业后进入军营,其中一部分国防生经过军队院校短期的任职培训,结业后走向部队的实际工作岗位。随着军队的改革与发展,未来部队干部中的绝大部分将由国防生构成,国防生将成为国防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和生力军,肩负着未来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担。

国防生在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是按照通识教育来培养的,对毕业后军队的任职方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防生本身对自己未来在部队具体的岗位目标比较模糊。毕业走入军营后,为了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地方院校大学生到军队干部的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部队任职岗位工作,开展国防生任职教育和岗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纵观国防生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由地方大学和部队承训院校来完成。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地方高校和部队承训院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前后两阶段的培养不能很好地相互衔接[4,5],从而导致国防生在部队的任职培训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等新问题。

国防生任职教育既包括任职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又包括军政素质训练和养成教育。五年前的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后,到部队承训院校的任职教育的时间是一学年左右,由于培训时间较长,承训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任职技能的需求开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多门课程,承训单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国防生培训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能够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实践。但是,随着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国防生的任职培训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培训时间的大幅度压缩,多数专业的培训周期缩短到三个月。这种形势为承训院校和培训单位带来极大的挑战。原有任职培训教育的管理模式、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内容等都难以适应短周期的新要求[6-9],必须尽快研究新形势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培训模式与教学实践方法,为国防生任职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撑和理论指导。

截至目前,为期三个月的国防生任职培训已经进行了四年,课题组与参与培训的教员和国防生进行了座谈和调研,从反映的情况看,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培训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由于周期短带来的课程内容难以消化的问题”、“课程内容多而动手实践少的问题”、“设备操作不熟练、技术技能学而不精”、“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基础与培训方向不一致”、“培训方向与部队任职岗位不一致”、“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国防生任职培训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国防生在具体任职岗位上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规律,探索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实践等任务迫在眉睫。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技术类培训专业近年来的培训工作以及由培训时长变化引起的系列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部队调研和在岗干部反馈的信息,研究针对性的对策,总结国防生任职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对任职培训的课程体系重建和培训内容优化等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培训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建议。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国防生的作用,对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提高培训效益保障培训质量,必须充分认清和把握参训国防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国防生的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关联度,以便在培训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学统计度量的方法,来分析参训对象的特点。

为了充分了解培训对象,课题组经认真研究,从任职岗位需求的认知度、本科专业基础、培训方向与本科专业的一致性、培训课程设置合理性、培训内容满意度、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的建议等多个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依托单位所承训的任务开展了问卷调查。选取四个技术培训专业的参训国防生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四个专业是属于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比较具有代表性,培训时间缩短带来的矛盾问题也最突出。共计有102名参训国防生学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发出102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梳理和统计,得到以下九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1.参训的国防生100%全都已经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单位,对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概略的了解。但是多达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不了解和不确定。通过座谈也了解到多数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刚到部队报到,就选派来参加任职培训,到部队单位的时间短,造成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岗位不太了解。

2.在参训国防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方向与培训方向、本科专业课程和参加培训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方面,调查发现,参训人数少的培训专业其相关度比较高,而参训人数多的专业其相关度较低。另外,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之间几乎没有重合的,与培训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这说明很多国防生的任职培训课程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3.在关于本科所学专业与任职岗位一致性问题的调查中,回答完全一致的只占到参训国防生的8%,有37%的参训人员认为基本一致,更有55%的人认为不一致。

4.在是否需要增设更多任职岗位课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高达82%的参训国防生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极具个性化的课程需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防生刚到部队的心理状态比较茫然,也说明承训院校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为了适应国防生的部队任职所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5.在培训内容能否满足任职岗位需要的调查中,回答完全满足的只占到参与调查人数的10%,有80%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尚有10%的参训人员认为不满足和不确定。

6.针对现有培训内容的建议和意见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参训人员认为专业基础知识少、对培训课程理解困难,8%的人认为装备知识太深,31%的人认为准备知识太浅显,15%的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7.针对培训方式的调查结果是:有78%的参训人员认为操作时间过短,有8%的人员认为多媒体教学内容不充分,有5%的人员认为课堂讲授的时间过长。

8.在任职培训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调查发现,有67%的培训课程仍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只有少数课程采用论文考核、操作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针对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考核,尤其是偏重于操作技能培训的课程,考核方式值得商榷和调整。

9.针对培训时间是否适合的调查发现:有43%的参训人员认为十个月比较合适,认为三个月或六个月合适的分别为30%和27%。我们的调查对象102人都是参加为期三个月培训的国防生,可见,绝大多数认为三个月不合适。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课题组发现国防生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参训人员对岗位认知度不够,只知道属于哪个单位,但是多数不了解岗位所需具体技能,心态茫然。二是地方和部队两个培养阶段的专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连贯性和一致性不强,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方向相关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本科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岗位需求三者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三是培训内容不恰当,要么难度不合理,要么缺少专业基础知识,造成培训内容理解困难。四是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式都不尽合理,多数人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不太合适;参训人员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过短的问题非常突出,也很普遍;培训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三、任职培训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课题组依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经过认真分析和研讨,结合国防生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培训任务要求,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1.由于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并不是很明了,却有80%以上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内容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岗位需要,这二者之间明显存在自相矛盾。表面上看,反映了参训人员矛盾的心理状态,但是究其原因,是参训国防生的选拔和调配环节考虑不够充分。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应适当改变参训人员的选拔方式。给予国防生更多的到部队具体任职工作岗位去认识了解的机会,或者延长在岗锻炼的时间,使其充分了解任职工作岗位需要哪些具体的保障技能,然后按照岗位技能所需与本科专业知识背景一致或相近的原则,选拔参训人员,达到个人岗位技能需要与培训目标的合理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训国防生的专业优势,使之学以致用,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短时间的技能培训才会有良好的效益。

2.调查中有55%的参训国防生认为其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专业不一致,并且有46%的人认为培训课程内容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理解困难,这55%专业不一致和46%认为理解培训内容有困难的参训者,已经占据了参训人员的大多数,这些参训者不具备参训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和背景知识,这必须引起承训单位的高度重视。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承训单位要把好入口关,特别是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更要重视参训学生的专业基础。

3.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上,仅有30%的参训人员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是合适的,70%以上的人员认为六个月以上更合适。80%左右的参训国防生认为操作时间太短,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三个月不太合适的结论;67%的人认为将单一笔试作为培训考核方式不太恰当,不能很好地检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针对具体培训过程的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精练或者压缩培训内容,增设必备的基础课程;开放设备专修室,增加参训人员动手实践的机会,延长操作时间;改变培训考核方式,技能培训中注重任职需求,采用综合考核方式、以全面衡量为主。在两年多的任职培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采纳了课题组的建议,培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参训国防生的任职技能得到了普遍提升。

四、结论

国防生教育历经十多年,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军队改革与发展,未来国防生在部队干部中的比例还会逐年增加,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培训任务会更加繁重,其培训效果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培训实践,将极大地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

本课题立足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新形势和承训任务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解决参训国防生专业基础背景与培训方向和任职岗位不完全一致的突出矛盾,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任职培训的改革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虽然课题选取了几个短周期任职培训专业作为典型对象进行研究,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共性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从更大的范围看,本课题所涉及的国防生任职培训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于提高其他专业国防生任职培训的质量,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欣,蓝天.中美高校国防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1):6-8.

[2]钱云光.中国高校国防生教育发展历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13,28(3):164-166.

[3]强军锋,苏栋,邵荣华.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3,(18):333-334.

[4]尹巧,曹领祺,刘义玮.国防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的现实难题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50-51.

[5]罗开春,李政.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4):26-27.

[6]尹旭江,邹成亮.关于改进国防生任职教育培训的建议与构想[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4):84-85.

[7]白建平.国防生任职教育实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73-76.

[8]刘劲松,许乘权.武警国防生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1):86-88.

[9]柴明喜.在国防生教学内容把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7):109-110.

猜你喜欢
培训质量国防生教学改革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