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军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思维、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摸着石头过河、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唯物史观基础。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哲学基础;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2-000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探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 唯物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央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辩证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习近平历来坚持科学的态度。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兩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两个时期并重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吸取教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找到解决前进困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定要处理好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方面,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胆子大不是蛮干,蛮干一定导致瞎折腾。另一方面,推进改革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全会提出的改革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二、 辩证法基础:系统思维,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由普遍联系构成的一个整体。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性是指各方面改革要形成合力;整体性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同性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习近平指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里体现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整体推进,就是要注重改革整体效果,防止顾此失彼。当然,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解决复杂事物的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习近平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三、认识论基础: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在实践中,先行先试,尊重实践,取得经验再推广。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把握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实践出真知,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永远没有终点。由此,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理的认识只是相对的,也永远不会完结,已经获得的认识只是对客观真理的接近,永远不能达到客观真理。解决了旧的问题又会再出现新的问题。人类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新的起点上为自己开辟道路。一切僵化的、停止的、无所作为和悲观自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强调“创新”将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时代的代言,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前进的路标。增强问题意识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在进行着许多具有新情况和新特点的伟大事业。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特点,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应当看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要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习近平指出:“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有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一时难以在面上推开,要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社会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目前,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了有利条件,具备了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对于全面改革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着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
实践无止境,创新精神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告诫全党同志:“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四、唯物史观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国情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总体部署,是从我国当下的社会存在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只要是符合实际的,该干的还要大胆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所以,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开放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当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克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实现两个百年梦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
责任编辑: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