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 黄舫湲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为我们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光辉典范。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有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俄国革命 ;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2-0100-0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之所以能穿越160多年的时空依然灿烂夺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吸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
一、《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 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已经 160 多年了。《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成熟的阐述,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是共产党人永远不能背离的经典。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就要学习好《共产党宣言》中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就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为了坚持真理而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勇于否定自己,承认《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历史条件,借助为《宣言》写序的方式,改正他们的一些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毫无疑问,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 “过时了”,正是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要求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必须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发展。因为1872年的历史条件已经与他们当年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1]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也已经过时,特别是那时还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掌握着哪个国家政权,所以《共产党宣言》中没有明确交代如何对待旧的国家机器,只是在有了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后,马克思才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时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
马克思,恩格斯还补充和修改《共产党宣言》中不够完善的内容。1847 年前学术界“对社会的史前状态”,“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还不了解,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开篇做出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论断。但随着学术界的不断研究,“哈克斯特豪森发现了俄国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证明了这种所有制是一切条顿族的历史发展所由起始的社会基础,而且人们逐渐发现,土地公有的村社是从印度起到爱尔兰止各地社会的原始形态。最后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真正本质及其对部落的关系,这一卓绝发现把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 [1]上述人类社会史的研究说明人类社会至少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历史还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论断不够准确。恩格斯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完善,他在 1883 年德文版序言中把这个论断加上了“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这个前提,[1]在1888 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进一步把“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这个前提改成“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1]从而使这个论断在理论上更加严密。
马克思、恩格斯除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完善外,还提出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随时”,是指他们不可能预见到以后历史阶段所出现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后人在基本原理指导下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去解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随地”是指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各种情况千差万别,决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式去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后人要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把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民族化。
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决定着俄中两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 世纪的历史条件认为,这将在一切文明国家同时发生。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 “單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另一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此外,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得不相上下,以致无论在什么地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我们这一时代的主要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2]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时也指出:“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一切主要中心, 如柏林、马德里以及其他地方,没有同时爆发同巴黎无产阶级斗争的高水平相适应的伟大的革命运动。”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的思想,就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说 是正确的。因为那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还没有清楚显现,世界也没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远没有发展到激化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起来革命,那么国际反动势力必然会联合镇压革命,因此革命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形势是在发展变化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1915年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说: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次年,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再次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5]列宁的“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论”是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农业大国中国,无产阶级怎样夺取政权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从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拘泥于攻占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模式,中国革命就无法取得胜利。毛泽东说:“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6]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将中国革命引导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最终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预料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先于发达的英、美、法、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就要求俄国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不能固守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设想不放了,而要认识到俄国尚不具备实行全面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物质前提,也不能够跨越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所以 1921 年战争刚一结束,列宁就果断的废弃了为应付战争需要也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鼓励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对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也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搞社会主义不能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研究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因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7]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7] 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比较好”,[7]他沿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判明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摆脱了长期以来不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倾向,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理论直接否定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 和关起门来搞建设错误理念,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才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正是有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才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局面和经济不断稳步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才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序言等方式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和补充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正因为列宁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本国的实际想结合,才得以在俄國和中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也正因为列宁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苏联和中国实际,才探索出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最大的启示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9,251,237,22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6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35.
[4] 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21.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2.
[6]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0.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7.
责任编辑: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