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桥
【摘要】新课程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本文作者针对高中课程改革中新的语文课程结构特点和所用的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就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几年,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依然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大问题。因此,有效教学的探讨对语文教学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学习取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1.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现阶段很多的教师都没有重视这一点,都只是在盲目地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说,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大量地、不断地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根本跟不上多媒体变换的速度,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够高,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产生厌倦学习的思想。除此之外,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现阶段教师没有区别对待语文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2.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氛围差,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欲望。这里的学习氛围包括了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目前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往往只有教师以及少部分的同学在认真听讲,其他的学生都不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记笔记,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或者说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质量自然也就不高了。
二、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比如在讲《赤壁赋》时,我将景物描写与苏子和客的感情相结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从明丽和谐的情景中,感受苏子与客其乐融融的畅饮场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客人用箫声感叹生命的短暂;“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达出苏子豁达乐观的认识态度,揭示出人生的最高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高潮。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比如我常主张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优秀刊物,并将所看到的美句、名句摘抄,反复揣摩后加以利用。对于课外作业,是对知识的巩固,其质必须达到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因此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后,可自行设计课外作业。比如针对某个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赛或举办征文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期思维。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比如利用上课前10分钟,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收集社会热点、国内外动态、关系到民生等方面的新闻读给学生听,还可适当将相关评论一并阅读,或者在课后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在第二次上课前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给学生一顿既营养丰富又具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三、重视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对学生进行“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記”、“每周一篇日记”、“每季一部好书”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即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等,训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课综合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高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上能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更好地去拥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