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安
摘要:作为服装特色类经济院校,我院开设《服装产业经济学》特色平台课已经多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服装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在综述了服装产业经济学课程设置,基于现有的教学环节和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环节与考试方式改革的建议。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督促学生学习成效,同时也不断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和课程本身的完善。
关键词:服装产业经济学;考试方式;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40-02
服装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目前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条件及其形成因素,阐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分布演变的一般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和方法,用以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研究本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管理科学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装产业经济》学科的设置
服装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服装产业是以服装设计领衔,集服装加工、商业、贸易为一体的都市型产业,一个以服饰商贸为产业主体;以面料、辅料、服装加工等为产业支持;以饰件、化妆品、形象设计等为产业配套;以展览业、服装报刊及新闻传播、信息咨询等为产业媒介;以服装教育为产业的人才资源基础的综合产业链。服装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服装业都是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是国际交换、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1 Economics)又称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学科。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專业学科目录。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产业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但直到80年代初,西方产业经济理论才开始引入我国。近20年来,产业经济研究一直是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服装特色类经济院校,我院开设《服装产业经济学》特色平台课已经多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服装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和完善。
服装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服装产业内各企业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它研究服装企业的结构与行为、服装市场结构与组织(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按照产业经济学教科书的框架,服装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有:服装产业市场结构、服装产业市场行为、服装产业市场绩效、服装产业结构、服装产业布局以及服装产业管理六部分内容。目前课程教学设置的目的有三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内容为投入产出分析;借鉴所学理论,能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现状给出分析,做到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二、现有课程的考核及考试方式的问题
目前该课程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论文和考试。目的是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地介绍产业经济学所涵盖的理论和知识,注意在讲课中随时介绍最新的产业经济理论和观点、产业时事,并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当前的产业经济问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论文:为督促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完成一篇正式的论文。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采用笔试方式,题型一般包括判断(10分)、选择(20分)、计算(40分)和问答(30分)。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装产业概述;二是产业组织理论,包括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服装产业组织结构分析;三是产业结构理论,包括服装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优化与服装产业布局;四是产业关联理论,包括服装产业关联、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简单模;五是产业管理,包括产业规制与产业政策。虽然在过年的教学过程中服装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和完善,但是教学内容日新月异,学生学习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尤其在网络经济发达、学生终端媒体运用普遍的时候,如何通过考核与考试方式的改革来促进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和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是本文试图想解决的问题。目前教学和考试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方面。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用也加剧了这个问题。希望通过随机课堂考核嵌入课堂来增加教学灵活性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2.课程教学场所相对单一,限制了灵活的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我们学校作为服装特色的艺术院校,学校的资源很多,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无法利用,用因为教学场所默认的教室。课余时间因为各种因素又无法集中组织学生参与其他资源的学习,比如服饰展览会、品牌调研、服装表演观摩等。
3.课程期末考核的考试方式单一,内容难以全面体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创新性。专业课程所采用的闭卷考试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以追求好的考试成绩为目标,把考试从一种检查教和学的手段逐渐演变成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确实缺失严重。同时,所谓的考前划重点,一些学生背背就过关,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三、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课程考核、学生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考试方式的合理与有效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效。如何发挥其积极性避免应试教育的趋向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1.改变考试方式的配比,以前的考核的比例为平时10%、论文20%及期末闭卷考试70%;改革后的考核比例是平时60%,期末考试40%。这样能促使学生改变追求期末考试过关或只追求高分的目的,而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期中的学习中。这样,教师的教学也不再拘泥于课堂,而增加了很多的课外辅导和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占总成绩60%的平时分,分配主要设置四个环节。第一是课堂的参与度,主要通过提问、辩论、答疑等课堂环节体现,考核学生课后的学习与课堂的反馈,占总成绩的15%。第二是成立学习小组,不定期进行学期探讨和文献综述类的活动,加强学生课后学习、资料检索和产业分析的能力,占总成绩的10%。第三是参观与访问及调研。安排服装企业的参观调研活动,占总成绩的10%。第四是论文的撰写与课堂陈述,提高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25%。学期论文评价:划分等级A(90分及以上)、B+(80~90分)、B(70~80分)、C(60~70分),主要考察以下幾点:工作量是否饱满(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框架结构是否合理,论述方法是否得当;论据资料是否翔实,结论是否合理正确;文字组织(word文稿与PPT的编排制作);语言表达(分工、表达与时间的控制);回答问题是否准确;互动沟通交流能力。
3.期末闭卷考试改变为开卷考试,注重综合能力的运用。现有的试卷形式考试主要有两种:一是闭卷,二是开卷。闭卷考试形式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理解知识,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还产生各种教师突击划重点地所谓复习等不良现象。而开卷考试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重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卷面的分布上,覆盖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重点突出,在客观题较全面的基础上,在题型的设置上偏重主观题和综合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对用所学理论对服装产业经济现象加以分析,重点掌握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并能对服装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和产业关联分析,并了解服装产业的相关产业政策。
总之,课程考试是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手段。通过考试和成绩的分布,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效果,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看到自己的学习反馈。通过有计划、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不断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和课程本身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红.高校考试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0(36):31-34.
[2]苏德荣.借鉴美国经验改革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考试方式[J].中国林业教育,2014,1(3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