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建构策略

2016-05-30 20:09张满
科教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策略话语权

张满

摘 要 话语权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方式。在多元经济文化连接与碰撞的发展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边缘化和被妖魔化。此文认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具体从意识形态内容建构,意识形态话语对象建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建构等途径来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 话语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67

Abstract Discourse power is the realization way of th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ec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multi economic culture, the socialist ideology faces the marginalization and the. This paper think must put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specifically from the content of ideology construction,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space construction wa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ideology discourse.

Key words discourse power; Socialist Ideology; construction strategy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Discourse)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且话语的运用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这种社会影响力就是话语权。话语权作为语言学术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中,它同样也占据一席之地。话语权的内涵可以分为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这意味着话语权不仅保证说话的权利,还要保证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话语权不仅仅是陈述知识系统的逻辑表达,更体现着特地的权利关系。就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曾在《话语的秩序》中说: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①话语的拥有即对权力的实现。

意识形态话语权利(Right)即意识形态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意识形态最早兴起于西欧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学性质的时代,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理性思维得以发现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苏醒随之而来的即是原子化的个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整合而实现统一体的和谐这一关系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基础问题,意识形态即是对这一基础问题的回答。作为认知性维度上的意识形态,它首先是对社会一般规律的阐述,在实践维度上,它是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安排,其终极关怀即人类社会的自由。

意识形态话语权力(Power)即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价值主导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强调意识形态制度化的辩护功能和革命性的批判功能的共生性。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意识形态是一种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的观念体系,其目的是为政治统治合法性作辩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而这是它在初期不得不如此做的。”②即统治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还需要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更有效地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③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要重视其话语权的建构,哪个国家,民族,阶级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控制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权即是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领导权。

基于权利的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总是要借用一定的话语来实现,话语权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方式。对于任何统治阶级而言,建立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意识形态要实现对社会独立个体的统治和管理的途径即是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对其他意识形态形成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乃至控制力,其实质是国家意识形态主导权和领导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所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话语,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然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内意识形态妖魔化,国际上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挤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逐步丧失了其原有的话语高地,话语权的构建也面临着挑战。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一方面使人民大众摆脱了物质落后的现状,逐步实现温饱到小康的过渡。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神话使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走向物质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物欲的日常生活世界积压有限的精神生活世界,也消解着共产主义理念的信仰,人民大众的政治修养意识逐步丧失。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也存在多种思潮,如意识形态“过时论”“无用论”“淡化论”等多元思潮倾向共存的状态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

自美苏冷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缩小,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及“普世价值”输出从未停止且愈加强烈。在全球化信息共享的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之广及影响力之深使得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极易遭受多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社会主义信仰的自我维护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中国问题不断被掩盖和走样,是被他人阐释的中国,而不是自我阐释的中国”,④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自我确证和自我辩护的挑战。在多元化的思想态势下,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获得都是人民群众自主选择的结果,人民群众今天可以选择这个主义,明天也可以选择别的什么主义。习近平曾指出:“我们多次讲,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⑤因此,为了继续争取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建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效抵制西化与西方和平演变以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尤为紧迫的任务。

3 社會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可能性策略

话语权的构建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⑥

3.1 优化话语建构的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

话语权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独特价值观的传递。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作为中国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承担着话语权建构的核心价值,是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根本性质。必须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集中整合弱化的政治话语力量、滞后的学术话语力量、崛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大众话语力量。主动运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讲好中国故事,勇于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向世界贡献具有“中国特色”新智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更具号召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新事物与新情况,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声音”。

3.2 抢占话语传播空间,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

现代传播以现代媒体为载体,传播效率高,传播内容也更具震撼力。而传统的理论宣传往往违背受众主观意愿,一味简单地对受众进行自上而下的“填鸭式”灌输,这种所谓“假、大、空”的传播方式很容易使受众产生拒斥心理。我们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优化传媒环境,运用中国化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把握现代传媒舆论的主动权,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通过新媒体广纳百家之言,掌握社情民意,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更好地处理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建立公共账号平台,公开公共事件的进展情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信息,让百姓在知情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模式,既澄清了虚假信息,又充分汇集了群众智慧。这样就将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新机遇,利用新的传播空间,为群众办实事,就能在民间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权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既做到“有所作为”又防止“乱作为”。

3.3 重视话语服务对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效力

话语权的最终建立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始于实践并终于实践,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适时转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争取最大限度的被传播者的支持,要始终围绕“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关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建立起以公平正义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目标。通过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机制与对话平台,解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使人民群众在利益和价值满足中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与信仰并内化为其自觉的意识、追求与行动,建构知行合一的正反馈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在多元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性位置,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平共处,在矛盾、互动中得到健康发展,获得话语优势。随着革命的完成,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组织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依然占主导,至今依然是比较适合中国的理论体系。但是这种思想上的论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经过社会实践不断的检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任重而道远,允许犯错并在不断的“试错”中趋近真理,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结合中科学前进,扭转“话语逆差”,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 [法]福柯.话语的秩序[M].Callimard出版社,197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84-85.

③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6.

④ 刘琼.马克思主义承担着中国话语权的核心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7-30B04.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⑥ Harold D.Lasswel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M].New York:Institute for Religious and Social Studies,1948:20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策略话语权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
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