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0
摘 要 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但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教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盲目选课等问题,制约着选课制的发展。因此,关注选课制存在的问题,转变教育教育理念、加强课程资源、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
关键词 学分制 选课制 创新人才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08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elective system is a kind of advance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good environment and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personaliz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B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homogeneous, 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students blind course, and so on,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Therefore,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eaching staff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system of selecting course; innovative talents; reform and exploration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以选课制度为核心的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是近年来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1 选课制内涵及意义
选课制是指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打破学年制强调学生学习整齐划一、知识结构狭窄单一的格局,允许学生按照一定的选课原则,自主构建适应个人发展的知识构架,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
(1)实施选课制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选课制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习的自主权交予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时间、课内外活动、任课教师等,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实施选课制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选课制尊重学生在基础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3)实施选课制有利于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选课制贯彻“全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成才的不同需求,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条件。
2 选课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约,选课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少有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同质现象普遍。培养方案是实现选课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它规定着学生修读课程的总学分、课程的总学时、必修课及选修课比例等。目前,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都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年限,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修完全部课程。虽然,该培养方案能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必修课所占比例大、选修课比例明显偏低的现状,不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特长优势,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2)教学资源不足。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是实施选课制的前提,是选课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紧张,影响着选课制的实施:第一,课程资源总量不足,选修课程资源紧张、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之间有机联系不够,整体功能不强;第二,教学设备仪器(包括教室、计算机机房、语音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资源等)保障不足,设施短缺现象比较普遍;第三,师资队伍偏紧,教师科研压力大,职称评聘压力大等问题制约选课制的顺利推行。
(3)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生学籍管理都规定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凡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教学环节及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对于在标准修业年限内難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学校的管理虽然有着弹性学习年限的规定,但要在3年提前毕业,在实际操作起来仍很困难。同时,在课程管理包括课程选修原则与程序、学分与学时、课程的免修与免听、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记载、跨校选课管理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
(4)学生的盲目选课及“凑学分”现象。选课制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容易导致盲目的选课,出现“凑学分”现象。一方面,由于导师制度尚不完善,学生不清楚课程的先后顺序,对自主学习、自主选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成体系;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安排学习计划时缺乏主动性、自律性,不顾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选课凭兴趣和得分难易,出现“凑学分”现象。
3 完善选课制的对策
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基础,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只有通过完善学生选课制,才能保证学分制的正常实施,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
3.1 积极推进教育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先导。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起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教师从以“教”为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转变,真正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 构建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选课制的重要基础是学分制培养方案,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打破过去刚性的专业界限和学年制,对学年制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加强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大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建立起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课程体系,形成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分互认、自由选课等各项制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丰富的“课程超市”是实施选课制的前提,要实施选课制,就要增加增加选修课开设数量、课程总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课程。
(1)鼓励多渠道开课,提供自助餐式的课程服务,一方面,鼓励教师多为学生开设高质量的课程;另一方面,吸引高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促进大学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2)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现有课程的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新的课程模块,学生可以选择能发扬其长处的模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成才路径。(3)打破专业、年级、院系和学校的界限,打通理科、文科、工科之间的限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志趣、能力跨专业、跨年级、跨校选课,也可以考虑选择部分研究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课程资源不足而导致的限制学生学习自由的问题。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是否具有责任心、是否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能否开出高质量课程的关键条件。(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个性,话语权与选择权。(2)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3)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评估与考核,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潜能。(4)落实学业导师制,强化导师的责任,并且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导师组,实际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5 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选课制的运行离不开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教學管理制度,确保选课制在实施过程中正常的教学秩序。(1)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教考分离制度、学业导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和注册选课制度、评价制度等。(2)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面对大量的工作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保证本科教学正常运行。(3)针对资源紧张的问题,要制定政策优化各类教学资源配置。例如,为了解决教室紧张的问题,可以在排课上做出新的规定。如改变原有排课方式,采取新的方式,从早上8点至晚上9点连续排课,一天排10节课,10节课地位均等、性质相同,改变原来晚上只排全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也要开始排必修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后勤服务系统要最大限度地配合学生的时间,如学生公寓的管理、图书馆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的开放时间、体育馆等运动场所开放时间都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3.6 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学生自由选课,由于学生受到学习自主性、其自身认识水平等影响,选课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为此,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1)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包括本科生相关课程政策(各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毕业要求,学期和学年学分规定等),选课常见问题问答、选课注意事项,学生网上选课操作指南等内容。(2)教务处、各学院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要组织“学分制知识讲座”和“新生研讨课”,每学年和每学期在选择专业和选课前开动员会,讲解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与规定、指导学生如何选课,组织学生集中咨询选择专业、选择课程等。(3)发挥专业负责人的作用。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新生入学后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和该专业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4)完善导师制。一方面,设立导师制专项资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选学科目、学习进程等给予充分指导。
总之,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核心和本质,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义彬,王静玲.高等院校选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教论坛,2009(2).
[2] 阮学勇.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 王凯.推进和完善高校学分制的意义及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