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年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

2016-05-30 16:58郭馨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流失东北地区人才

郭馨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日益加剧。据调查分析,造成其人才流失既有内部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也有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外部因素影响;既受到当地人才机制、就业环境等制约,也有人才个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原因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造成该地区人才流失既有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也有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因素,既受内部的人才机制、就业环境等制约,也有人才个人思想的影响。

一、东北地区内部的经济结构问题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GDP和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现在的10%以下。”正是在经济发展下降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近年日趋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造成其人才不断流失。

一是东北地区人才教育上存在问题。由于东北地区客观上对于工业的依赖导致了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有大中型工业产业拉动。受该种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教育制度必然以工业发展为指向。以哈尔滨为例,高校优秀人才培养多集中于工业、农业、林业,其中又以重工业为重。同时,哈尔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体系完整产业集群化水平高且不同地区产业分布严重不均衡。这种情况间接导致了高校人才的集群化汇流,在上下游产业链式的生产环境下高校人才逐渐演变为“合则共赢”的局面,侧面上又予人才集聚以推力。由此不难看出,东北地区的工业同南方地区以至于京津唐工业区的差别极大,主要体现在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上更体现在发展的环境之中。可以说正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局限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优势——技术型人才的外流,当下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问题不在于人才数量、质量的限制而在于人才的配套工业建设。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东北地区一、二、三产业完善,产业发展较均匀但其自身的不同发展模式也侧面上促使人才流失。东北地区农业、林业较为普遍,作为基础性产业农林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大,然而相关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则是长久以来的弱项。从农业角度上看,在东北地区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甚至于达到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但是农业科技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侧重利用农机而忽视如科学育种、农科经济等农业科技产业。由此,农科人才的就业受到了部分影响,同时农科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也制约着农科人才的发展。

三是第三产业人才培养起步晚不均衡。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推动力以及未来发展增长点在于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其利用优势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也是重点发展项目。但这种发展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当下东北地区客观的第三产业人才流向状况表现出相较于工业更为严重的不均状况。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人才素质质量层次不齐,内部流失极其严重。人才多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由此进一步推动该地区发展进而形成此消彼长的现实状况,由此出现了哈尔滨一市的产值占黑龙江一省1/3的夸张状态。这种状态突显出东北地区城市间的巨大发展状况差异,东北地区除个别的综合型城市多数城市都具有特定功能,如大庆、鹤岗、双鸭山等地区均为自然资源功能型城市,其性质便欠缺综合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功能化带来的发展窄、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发展,由此带来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亦第三产业的严重不平衡。因此,城市化水平的严重不均衡是地方第三产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等环境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外在推动因素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形成了极具东北特色的经济、社会、人才和发展环境,已经适应不了人才发展的需要,成为人才流失的重要外在推动因素。

一是经济环境对人才流失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呈下滑趋势,对当地人才的流失有很大的影响。东北工业地区多为重工业,更注重机械化,且多为高污染产业,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工业逐步趋向于绿色化、高产化、高科技化,更容易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为大量的新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进步,停留在机械化的生产阶段,这就已经从技术和就业环境上落后于其他地区,导致人才流失。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前景不乐观。近年来,国家领导多次指出要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亟需被解决。这种情形也是越来越多人才对东北地区望而止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社会环境对人才流失的影响。在以商品交换方式作为基本交易准则的社会里,薪酬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人们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更关系到人才的生活质量与活动空间等等。在这种经济发展滞缓的大环境下,东北地区的人均收入严重落后于GDP的增长。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平均工资在全国排名均低于同年GDP的全国排名。黑龙江省地区的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其他城市的人均收入。但相对较低的薪酬并不能够吸引人才的流入,劳动力的廉价使许多劳动者更倾向于选择工资相对较高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一人口流动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据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人口多流向于气候条件较好且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们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以带动自身的发展,该地区相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更加利于就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人才环境对人才流失的影响。东北地区地域宽广,多以传统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需要大量的农业方面的高端人才和技术来带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而现代高素质人才大多为大学以上学历,专业以工科、理科、文科为主,对农业方面涉猎较少,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多以所学专业为中心,极少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另一方面来说,用人单位的人才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制度等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欲望、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与20多年前相比,人们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已越来越现实。东北地区多是国有企业,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严重,缺乏人才激励机制,人才难流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流动、激励等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等制度不能得到保障和完善。在人才管理方面,人才的管理多是人为因素,法制因素太少,这就会造成人才管理的混乱。另外,东北地区在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用人单位只考虑眼前利益,搞短期行动,忽视了对人才的再培养,也不愿意为科研提供技术和经费支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四是发展环境对人才流失的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诱发人才迁移流动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新兴产业迅速取代东北老工业,东北重工业区一味滞缓落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造成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两极化现象严重。大学生毕业后优先考量城市的发展前途是选择就业地区的首要标准,而这一点基本上已成为毕业生的共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竞争,用人单位在拥有充足的资金,物质资源的同时,若拥有一批专业知识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将会持续经营,长期稳定地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竞争,将是决定地区间发展与生存的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可以成为这种矛盾关系的润滑剂,可以使需求与供给处于平衡状态,然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持续滞缓,这种经济下滑不能及时给供需矛盾提供帮助,人才一味的外流,造成东北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给越来越少,导致需求与供给间的严重不平衡,人才难流动。

三、人才个人的因素也是加速东北地区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

人才自身素质、价值观以及自主性理念等个人因素也是推动东北地区人才加速外流的重要原因。

一是自身素质与价值观的选择。人才自身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成就欲望高,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得与提高,重视个人的发展前景。许多用人单位中的优秀人才更加重视他们个人的成就和发展。如果员工发现在本企业长期无法实现其职业生涯计划目标,他们就可能通过流动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中去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价值,实现其人力资本的增值。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就业不再是以满足财富需求为最终目标,他们对工作需求有明确的方向,具有相对优势,高素质人才得到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高薪,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追求事业的成功,热衷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东北地区的企业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以满足自身的发展规划,实现自身价值。

二是人才社会性理念的推动。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动受到人才社会性理念影响较为严重。受家庭社会性理念的影响,人才对于未来就业地区选择所考量的重要方面就在于家庭,中国人历来素有安土重邦的思想对于在外发展始终具有部分克制态度,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经济交流水平提高,该种传统思想已经受到了冲击,但受此影响部分人才的流动范围依旧具有了一定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社会性理念还包括了对于社会贡献的奉献精神理念,具有社会性的个体人才在政府的调节引导下,服从指令投身地区热点建设,这对人才资源分布布局问题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但是当下调节性指令的主要方向依旧在于城市化建设等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动必然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更加分配不均。

三是人才自主性理念的影响。当代个人的自主性理念越发成为就业的重要选择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意识的自主性逐渐显露。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性和适应性。就业的发展性决定了人才流向的方向和动力,该地区该工作的未来发展预期是影响人才的重要因素。在人才发展性理念的引导下,工作未来发展预期好、个人未来发展升迁机会多的地区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多数大学生发展性眼光多集中于当下较为发达的城市以避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损失。因此,个人对于地区发展性的认识观念不仅决定了其流动方向也影响了地区未来发展。就业的适应性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就业的适应性强调该地区该工作竞争程度以及竞争力程度。个人适应性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对于岗位的适应程度,更体现在竞争所处环境的开放性程度。地区内就业适应性可接受程度具有明显差异,由于地方的经济基础不同,个人的竞争环境以及该地区的竞争力具有根本不同。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地方适应性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方面对于个人能力的强调更为具体即为人才需求专业水平要求高,另一方面体现在经济开放程度。而个人对于该种情况的适应能力即竞争水平不仅由自身素质决定,而且受地区间竞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时报.东北的人才流失之痛[EB/OL].搜狐财经,2016-01-06.

[2]刘新荣.对东北人才流失的分析[J].新长征,2012(0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猜你喜欢
流失东北地区人才
人才云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生活管理的革命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