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及艺术鉴赏能力,更需要将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传达,然而在高考高压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美术鉴赏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就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简单地分析、论述。
关键词:人文素质;美术鉴赏;教学环境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使高中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美术鉴赏课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的兴趣并不在美术鉴赏上,课堂上出现了赶其他学科的作业、开小差等现象,这就大大影响了课程的开展,并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其次,随着新课标的开展,部分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而不重视美术内涵、人文素质的培养,或者只是按照课本传授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美术与生活相结合来教学的问题。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人文教学意识、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比较注重基础知识以及绘画技巧的传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也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人文素质。高中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对人文素质培养教学的认识,通过自主学习、教师之间交流以及各种科研会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丰富教学方式,利用自身所学带动、引导学生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势利导,并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高考压力下呼吸自由空气、体会美的艺术。每个人对于美的观察侧重点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培养并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实践能力以及艺术观念的培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体验美的艺术。
(三)教师通过不同身份转化,丰富课程教学
美术鉴赏课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领会美术的知识与人文精神。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身份以及准备。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制订教学课件以及活动策划,是课程的设计者;而课堂上,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美术鉴赏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气氛的调节者等;在课后教师是课程问题与经验的总结者。通过教师这三步的准备与总结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美术鉴赏课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课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美术中所含的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的观赏体会美术作品中所含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例如景德镇的陶瓷、西方的油画以及中西方的建筑等,通过对不同美术形式的鉴赏领会多元文化。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并带领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背景、蕴含的文化,使学生领会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五)多学科交叉交流,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育离不开多学科的学习,通过交叉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美术的知识,还能间接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例如对书画的鉴赏和学习可以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意境、精神以及创造时的社会背景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历史的理解。又如美术建筑雕塑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空间感、细化的理解,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几何的理解。
(六)摆脱试卷式评价模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美术鉴赏课应摆脱传统教学中的试卷评定模式,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美术鉴赏能力的评定。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开展绘画、雕塑、书法等作品鉴赏课程,鼓励生生之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就不同的美术形式提出自己獨特的观点。教师通过观察学生针对美术作品领会的表情以及交流等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不仅教师的观念存在问题,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存在偏差,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放在试卷上,为了高考而学习,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体会美术蕴含的精神。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仅需要高中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质,也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领会各种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兆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08.
[2]姜羽暄.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课程研究:江苏教师,2012(1):20.
编辑 薛直艳